搜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向
2025-10-14 10:44:21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25年第9期 作者:胡自浩

[摘 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我们党为维护自身历史、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国家政治安全提出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和回答了党史研究和宣传应该牢牢把握的问题,深刻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及危害,为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本文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分析其理论意蕴,探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理论意蕴;实践指向

 

20242月,中共中央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认真学习党史基本著作和权威读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历史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本文结合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深入分析其理论意蕴,并探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路径。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历史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重点梳理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系列重要论述,具体如下表所示:

时间

来源

 论述摘要

20107

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20131

在中央党校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201312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六个不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20158

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

20165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016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201612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存在完全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同西方国家的斗争和较量是不可调和的。

20181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20212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202111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

202210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

202312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我们党已经作出了全面评价,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20248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理解它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

如果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就容易导致实践偏差,甚至犯原则性、方向性错误。历史上我们党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深刻汲取。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系列重要讲话中都论及党的历史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且涉及面广,内涵十分丰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反思历史”“还历史以真实”“将真相告诉人”“告别革命”等旗号,行否定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抹黑党的领袖、抹黑英雄人物、抹黑人民群众之实,用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适应敌对势力分化、西化、“和平演变”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战略图谋,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以达到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和回答了党史研究和宣传应该牢牢把握的问题,深刻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和危害,强调必须警惕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

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系列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重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引领人类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来的指路明灯,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下,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下,中国革命才找到了成功之路,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历史虚无主义者割裂和质疑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试图拆毁党的思想理论大厦。

20165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针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指出:“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2]指出这些思想和认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4]历史实践告诉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二)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

历史虚无主义从既定立场出发,抓住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走过的一些弯路,无限放大,以支流否定主流,以片段代替全部,全面否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其目的是要否定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把中国引向邪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5]

习近平总书记还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安全的高度,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6]。“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7]

对于我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我们要正视,世界上一切正义事业都是艰难取得的,我们党犯了错误,经历过曲折,但是又经过自身努力修正了错误,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曲折历程,充分彰显了党的强大生命力。

(三)科学评价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

历史虚无主义无限放大领袖及英雄人物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刻意颠倒是非、善恶、美丑,污蔑党的领袖、抹黑革命先烈、诋毁英雄人物。对于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特别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201312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对毛泽东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并进一步指出:“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个不能”(见上表)。“六个不能”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评价党史人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毛泽东晚年错误时强调:“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8]“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我们党已经作出了全面评价,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9]

因此,我们要客观全面认识和评价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不神话、不虚化,巩固广大民众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思想认同。

(四)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O年的辩证关系

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的差别而将它们加以割裂和对立,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很大的误导性。   

2013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关系作了重要论述,他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10]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第一,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可能面临亡党亡国的严重危机;如果不建立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积累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进行。第二,改革开放后的许多措施,实际上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早已提出的正确主张,只不过当时没有落实,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真正贯彻。第三,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而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和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1]

因此,我们要全面客观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充分认识其一脉相承的关系,系统总结前进道路上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涉及很多方面和领域,笔者侧重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阐释其实践指向。

(一)高举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用什么样的历史观对待历史、考察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关乎我们的过去,而且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12]。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之一。“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13]。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我们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尽管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共同的图谋就是制造思想混乱,达到颠覆和破坏中国的根本目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破”其哲学理论基础,“立”唯物史观的科学观点,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在理想信念上始终保持坚定清醒。“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14]

我们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真正从理论上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5];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力驳斥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二)审时度势,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应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新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理论根源上彻底揭露其唯心主义本质,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这一根本原则。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本领,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对我们党和国家的种种污蔑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诋毁和攻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用苏共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16]

因此,我们必须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7]。只有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主动。

(三)正本清源,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虚无主义者从否定革命领袖、历史人物到否定党史、革命史,夸大社会主义建设上的错误,扰乱人民群众已有的历史认知,从而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企图。“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9]中国共产党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20242月,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纳入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条例》,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鉴往知来、继往开来,把历史的智慧和经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四)多措并举,加强立法反制历史虚无主义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有些国家倡导“普世价值”“文明优越论”等,贬损甚至全盘否定其他国家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特别是诋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虚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丑化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否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夸大贪腐现象,削弱民众的政治认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肆意进攻,我们捍卫主流价值观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系统运用、充分发挥法律武器的惩戒功能和警醒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污蔑和丑化英雄人物、恶评重大历史事件的典型案件,是批判和反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立法,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形式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求全党“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20]。新修订的《民法总则》和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丑化、污蔑国家英雄人物,宣扬、美化侵略史的种种行径和做法,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五)拓展领地,壮大新兴舆论媒体阵地

西方国家不论从国际战略格局上来说,还是从意识形态上来说,都绝不会希望看到像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顺利实现和平和发展的,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舆论不断地渗透和攻击,各种错误思潮观点在网上广泛散布,意识形态领域噪音杂音众声喧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21]“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2]

要全面构建新媒体矩阵,努力打造实力强、影响大、覆盖广的党史国史传播网络,建立“互联网+党史教育”模式,促进真史信史的有效传播,壮大新媒体传播阵地。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四、结语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23],“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24]。对于党史研究和宣传,“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2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全面。批判、遏制、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强大思想武器,主动亮剑、精准应对,坚决捍卫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和国家政治安全贡献力量。

注释:

[1]王伟光:《坚持唯物史观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年第7期。

[2][1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6518日。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854日。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72日。

[5][6][10][11][12][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3465111-112112116113页。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3页。

[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1227日。

[9]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1227日。

[1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722日。

[1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3期。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12页。

[18]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625日。

[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72日。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23页。

[2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426日。

[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8页。

[2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722日。

[24]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2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81日。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研究二处一级主任科员)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