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全国第三轮修志工作研修班上的讲话
2025-02-21 15:42:05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 作者:陈文学

(2024年12月11日)

陈文学



同志们: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在北京举办全国第三轮修志工作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总结第二轮修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及经验,积极谋划全国第三轮修志工作,推动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方志智慧。首先,我代表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对全体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2024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到中志办调研时强调,要将地方志工作放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思考谋划,充分发挥地方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确保地方志事业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同向同行。要统筹规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地方志工作,科学谋划第三轮修志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下面,我就高质量推进第三轮修志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是赓续文脉、资政辅治、教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对于中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史志编修是保证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的重要纽带。可以说,地方志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明进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地方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早在1989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其意义,说通俗一点,就是使我们做一个明白人”。因此,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本质上就是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记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历程和成就,是全国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项具体举措。

第二,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地方志机构的法定职责。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并明确“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第三轮修志不是一项可干可不干的工作,而是《条例》规定的各级政府和地方志机构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核心职能。每一位方志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职责使命,明确角色定位,树立并践行方志文化自信。

第三,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是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修史修志来探寻历史规律,挖掘历史智慧,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是方志人念兹在兹的立身、立学之本,是方志事业不断发展、持续繁荣的源泉和动力。经世致用饱含着方志人“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的精神,体现着方志人“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事业追求。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始终坚持与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相结合,客观记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新时代、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为传承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智慧和方志力量。

二、全面总结经验,提高对修志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第二轮修志工作中,各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探寻规律,借鉴智慧。

一是确保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地方志工作保障体系。实践证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依法治志为核心,以“一纳入、八到位”为总抓手,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领导机制,落实地方志编纂是“官职”“官责”,形成以执法检查、行政督查为管理手段的地方志工作保障体系是第二轮修志全面完成的保障与根基,我们必须进一步夯实。

二是坚持质量第一,建立健全地方志质量保障体系。志书质量是志书价值的根本所在。一部高质量的精品志书,能够流芳百世、造福后人;谬误百出的志书,则会损害当代、贻误后世。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将质量问题摆在重要的地位,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编纂规范,健全志稿评议、审查验收、质量评估等制度,在确保志鉴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强化质量意识,打造堪存堪鉴的地方志成果,是地方志的生命所在,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坚持。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健全地方志理论研究体系。地方志的编纂实践是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不断提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从地方志的发展历史来看,理论创新是始终伴随着志书的编纂历程。各地在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前沿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取得一批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方志理论研究成果,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领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地方志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也就需要及时跟进,回望过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不断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去推进编修工作,提升编修能力,不断丰富志书价值,赋予志书新的生命力。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地方志人才培养机制。高素质修志工作队伍是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之源。志书编纂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对编纂人员的方志理论、文字功底、责任心有较高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修志人才队伍。截至2023年底,全国专职地方志工作人员已发展到近3万人。第二轮地方志编纂期间,全国地方志系统专职人员、兼职人员以及其他系统其他行业参与修志的人员,总共参与到全国地方志编纂的人员达30多万人。各地以机关建设为支撑,奋力营造干事创业新环境,并通过多种途径,打造出一支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队伍。只有人才队伍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文风好,志书的质量才可能更上层楼,地方志事业才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要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这些是大家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对规律的认识,需要继续坚持。这次会前特别组织各地总结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成绩,梳理问题,并作为会议材料印发。我们拟在会后对文稿进一步组织审定,修改完善,并结集出版。希望大家深化认识,沉下心来系统梳理,通过总结自身经验,充分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在思想上寻求新突破,在理论上实现新发展,在工作上形成新举措、新经验,把理论根基扎牢,这样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才能行稳致远。要通过着力解决地方志编纂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努力创作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精品佳志。

三、认真开展研讨,科学谋划第三轮修志工作的蓝图和路径

地方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记载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得反映社会现实。为了能够进一步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让地方志更好地服务时代发展需要,各地要深化认识,守正创新,认真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研讨,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对策。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探索,全国地方志系统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这是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现在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改革力度很大,体制机制各不相同,修志队伍差别较大,还面临人员磨合问题。我们要明确地方志工作机构是依法履行第三轮修志的主体责任单位。无论是地方志单列机构,还是“二合一”“三合一”的部门,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业务处室负责人具体抓,使志书编纂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形成常态化工作运行模式。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科学制定第三轮修志规划,加大业务指导和质量把关工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吸取第二轮修志工作中出现的志书外包、一包了之,导致修志过程中失管脱管、修志成果质量不高的深刻教训,要确保志书质量和队伍的稳定。

二是做好资料收集,夯实修志基础。资料性是地方志的第一属性,不注重地方志的资料工作,地方志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资料工作的好坏,占有资料的全面、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地方志书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讲,认识地方志资料工作的功能和意义自不待言。可以说,强化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就是抓好地方志资料工作;夯实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就是抓实地方志资料工作。只有收集到全面、真实、准确的地方志资料,并经过认真鉴别、系统整理、妥善保存、合理使用、科学管理,第三轮志书的质量才有基本的保障。我们一定要从质量建设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地方志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各地经历了数轮机构改革,机构撤销合并新设情况很多,一些新组建的机构无法涵盖旧单位全部职能,很多资料存在缺项断线甚至大量散失。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将资料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确保资料工作高效率、高质量运行,为质量建设夯实基础。明年,我们还将组织编纂《中国首轮地方志书总目提要》《中国第二轮地方志书总目提要》。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究其目的,一方面能够为研究者、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按图索骥的工具和参考资料,为学术研究、政策制定、文化传承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是期待通过书目提要的编纂,对两轮修志成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为第三轮修志和理论研究提供扎实的资料基础,开拓治学门径。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优化体例设计。关于第三轮修志是采用通纪体,还是断代体,是第三轮修志重大理论问题,需要认真考虑。编修通纪体志书的好处在于能够让读者宏观了解一个区域整体历史发展脉络,但是历史跨度长、著述性要求高。编修断代志资料收集较为方便,编者驾驭起来难度低,但是存在难以反映一地事物发展全貌,资料碎片化等问题。全国第二轮志书的下限早的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部分到本世纪初。这二三十年来,全国各地行政区划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有新设的,也有撤并的。行政区划有变化的地方应创修志书。行政区划没有变化的地方,情况也是各不相同,有的第二轮修志是续修的,第三轮修志对重修有迫切需求;有的地方,第二轮采用通纪体、志书编纂出版完成时间不长,第三轮要科学规划。如果选择断代体,具体如何确定上下限,也需要认真研讨。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巴兆祥教授还会着重讲述志书体例问题。关于第三轮修志的规划和志书体例,也是明天分组讨论的重要议题。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大家要充分讨论、积极讨论、群策群力,力求使未来的规划更符合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四、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第三轮修志与“两志”编纂的关系

当前,进入中国扶贫志、中国全面小康志编纂的攻坚期,全国地方志系统要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扎实实做好第三轮修志与“两志”编纂。特别是承担了“两志”丛书编纂任务的106家单位,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两志”丛书编纂工作,将其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抓紧抓好。上个月,我们完成“两志”丛书第三季度编纂进展情况统计,下发《关于推进“两志”丛书编纂并填报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截至2024年9月30日,56部中国扶贫志丛书中,18部已提交终审,5部完成复审,14部完成初审,1部尚处于资料收集阶段。50部中国全面小康志丛书中,2部省级全面小康志完成复审,8部完成初审,15部处于志稿编写环节,6部处于资料收集,9部处于篇目设计,1部刚刚启动,还有9部尚未启动。

“两志”丛书编纂是全国各地、各部门高度参与的千秋事业,社会关注度高,历史影响深远。目前,距离完成“两志”编纂任务仅有两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做好“两志”编纂推进工作。尚未启动编纂工作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两志”编纂的重大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按照计划全力推进。工作进度较快的地区,应强化志书质量观念,做好编纂流程控制,严格审核把关,切实把好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在确保进度的同时,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推动志书质量再上新台阶。

部分地区“两志”编纂任务与第三轮修志任务重合,要“弹好钢琴”,既要全盘统筹、协调推进,更要突出重点、聚焦难点,以关键任务、重大任务的突破,带动修志工作整体跃升。

没有“两志”编纂任务的单位,要以本次研修班召开为契机,立足于早动手、争主动,切实抓好人员培训、资金准备、组织协调、资料收集等各项基础工作,谋划好第三轮修志工作。

全国第三轮修志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宏伟篇章,需要科学谋划、分步推进、稳步实施。中志办决定开展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工作,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顶层设计及全面实施提供经验借鉴。目前已有77家单位申报试点,我们将在本月组织评估论证,选定试点单位。此外,还有一些省份,如广东、浙江、天津、陕西等地已经开展了第三轮修志试点,希望试点单位在试点过程中,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要秉持第二轮修志“出书、出人、出经验、出理论成果”的试点理念,形成好的做法经验推广到全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编修地方志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使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时代赋予了我们这项光荣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两志”编纂、第三轮修志两项工作同时开展,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希望各地方志工作机构结合实际,统筹兼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在高质高效完成“两志”编纂工作的同时,积极谋划第三轮修志工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编纂出精品佳志。

同志们,2025年马上就要来临。新的一年,我们要牢记使命,奋发图强,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上来,坚定信心推动“两志”尽快高质量完成,精心筹备和推动第三轮修志工作。志书编纂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需要我们有耐心、恒心、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让我们的地方志事业薪火相传,让方志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书写方志新篇章。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