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争做八闽文脉的守护者、传播者、开拓者
2025-02-17 16:14:10 来源:《福建日报》2025年02月15日 作者:刘有升 欧姝宏

福建自古便以“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名享誉四方。从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穿越时空而来的汉代雄风,到汀州古城里留存的唐朝风貌,再到漳州赵家堡中弥漫的宋元遗风与福州三坊七巷间萦绕的明清雅韵,八闽文脉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海丝文化、朱子文化、闽越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八闽文脉的绚丽篇章。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这为传承发展八闽文脉提供了根本遵循,激励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赓续八闽文脉,为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贡献力量。?

福建以传承八闽文脉基因为己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一是在经济领域以文兴业,激活经济新势能。“文化+”产业创新硕果盈枝,安踏将非遗木偶戏化作鞋履纹样,劲霸男装携国潮华服闪耀国际时装周,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绚丽火花。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围绕“文旅联万家·福气通八闽”主题,实施“百城百区”文旅消费行动计划,启动2025“一路山海一路歌”文旅促消费主题年,力促文脉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二是在两岸融合发展中以文促融,画好两岸同心圆。举办“亲亲闽台缘”等文化节,共彰两岸匠心传承;开展关帝文化旅游节等民间信俗活动,精神纽带紧紧相连;开展《寻迹·闽台缘》社教活动,血脉深情跃然屏上;出品《两岸家书》等纪录片,文化共鸣响彻心间。三是?在文化强省道路上以文铸魂,描绘八闽锦绣图。闽南蟳埔簪花围摇曳海丝风情,闽西土楼回荡客家山歌,闽北武夷茶宴传续理学文脉?。四是在道德建设上以文化人,构筑文明新高地。“晋江经验”唱响爱拼会赢之声,朱子家训传承孝悌忠信之道,船政文化孕育爱国图强之魂。惠女精神彰显拼搏风骨,谷文昌精神见证公仆情怀,廖俊波先进事迹激荡初心使命。从非遗展演到红色教育基地,从家风传承到时代楷模引领,八闽大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精神史诗。

今年的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呵护福建深厚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这如同号角,激荡人心。此刻,我们不能做文化守护的“旁观者”,而应努力成为文化守护的“筑梦人”。

◆增强保护意识,勇做八闽文脉的守护者

我们要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八闽文脉,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八闽文脉。一方面,强化原真性保护,筑牢八闽文脉守护网。杜绝推倒重建的粗暴改造,远离商业侵蚀的庸俗化陷阱,精心守护八闽文脉那份独特的韵味与风采。实施濒危文化遗产的还原、修复、抢救和保护工程,既要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青铜器重焕光彩,也要让矗立千年的古楼群续写传奇,更要让掌中木偶的提线牵动时代脉搏。实施“精细化保护”策略,搭建八闽文脉溯源研究平台,创立全息图谱资料库,在云端重现闽越王城的三维镜像,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孪生中永葆朱颜。另一方面,?完善知识产权,织密非遗传承保护网。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经、以传承人认定办法为纬,将知识产权保护化作织机上的银梭,使传统技艺与现代法治在经纬交错间绽放双面绣的华彩。构建传承人“种子库”,让观众特别是中青年传承者感受陈明良的陶瓷圣手将“中国白”的冰肌玉骨凝聚成型,陈礼忠的石雕绝技让寿山石的日月精华流转于方寸之间,林培新的闽剧唱腔携着悠长古韵在坊巷传唱,激活非遗传承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善做八闽文脉的传播者

我们要像传递火炬一样传递八闽文脉,像播种希望一样传播八闽文脉。一是借助区位优势,增强文化传播力。充分利用福建作为侨务大省、台胞主要祖籍地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独特优势,以侨为桥、以台为媒,通过口口相传和亲身体验,让八闽文脉跨越山海,走进更多人的心田。动员海外闽籍华人参与非遗创新设计,来闽寻根问祖、参访学习,让八闽文脉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二是创新传播方式,增进文化创造力。一方面,开设专题专栏,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结合系列短视频、微电影、网络直播、VLOG等融媒体产品,对八闽文脉?进行深入解读与研究阐释,实现全媒体传播?。另一方面,借鉴福建文旅“萤火星辰计划”推行“文化+自媒体”的成功经验,诚邀网络红人及广大民众成为八闽文脉的传播使者,探访历史名城、漫步古代村落、体验传统工艺、沉浸民俗庆典,用镜头与笔触记录八闽文脉的魅力,让优质内容更加触手可及。三是提升传播效能,增强文化感染力。从思想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闽派”文艺、以文化人、文化产业、以文塑旅、文化交流八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品牌体系??,让“老字号”重焕荣光、“新品牌”破茧成蝶,推动福建故事走向世界。

◆推进文化创新,争做八闽文脉的开拓者

我们要像开拓荒漠一样开拓八闽文脉新天地,像点亮星辰一样点亮八闽文脉新光芒。一是融合先进科技,展现文化新活力。当数字画笔遇见千年文脉,八闽大地上以“云”为舟、以“数”为桨,在虚实交融的江河中开辟文化新航路。“互联网+TV”载着闽剧作品驶入千家万户;3D投影技术化作会跳舞的月光,在坊巷间重现海丝盛景;手游《白夜极光》点亮年轻一代的文化星空……我们要总结相关经验,推动技术与文化碰撞出更绚烂的火花。二是创新话语体系,拓宽文化影响力。当脱口秀遇上林则徐的智慧箴言,当情景剧邂逅武夷山的云雾茶香,当南音古调碰撞电音浪潮,八闽文脉便在跨界对话中绽放新颜。我们不妨将八闽方言加入livehouse里的潮流歌声,让三坊七巷的砖瓦成为民谣里的诗意吟唱,以年轻态表达为文化解码,让“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宏伟蓝图,化作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的文化故事。三是培育文创产业,塑造文化新质生产力。让文旅融合的春风催开“文化+体育”“文化+绘画”“文化+音乐”“文化+诗歌”的百花,创作八闽文脉衍生品,打造新兴文化体验和消费场景,推动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培育更多文化“独角兽”奔腾在创新原野,扶持“瞪羚企业”跃动于产业赛道,奋力构筑交流互鉴之桥,共绘文创产业繁荣盛景,共促八闽文脉薪火相传。

传承八闽文脉,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呼唤。守护,是我们对历史根脉的深情回望;传播,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践行;开拓,是我们对时代潮流的勇毅担当。我们应以守护之姿、传播之志、开拓之勇,携手并肩,筑牢八闽文脉根基,为福建文化昌盛、社会进步添砖加瓦,使八闽文脉在新时代的曙光中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福建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研究”阶段性成果)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