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之基
2024-12-09 17:41:33 来源: 作者: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王增华

1.jpg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源源不断的动力,是开展理想与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能引导学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其坚韧品格。

落实各方面保障 为可持续性发展注入动力

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在教学人员、项目活动经费、活动开展场所提供等方面给予有力的保障。高校思政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模式等极大地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教师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应是与思政教育活动平行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红色展览、红色文化资料的集结成册、红色文物的征集和红色书库的建立等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完善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要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大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长期投入,并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铸牢思想教育主阵地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发挥好“课程思政”的作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重要内容推进,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课程与实践体系之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首先,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育活动,使主题涵盖内容更广,加强知识间的内容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地方高校可以和红色场馆合作开发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将革命文物、典型事迹、革命故事等要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之中,丰富思政课程内容,全方位渗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激发其对党所坚持理论和道路的信心。例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并开展合作,多方面统整资源、多学科参与课程开发,相继开发了“庆丰收 促和美”“大美福建展画卷 共产党员话新篇”等项目化学习活动,通过让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知识问答、欣赏舞台表演、红色文化主题研讨会、辩论会等方式,以更接地气、更入人心、更受欢迎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引导广大学生感悟党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培养他们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次,积极对接科技手段,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表达。新的科技手段的应用、最新信息技术的加持,增强了思政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2023年4 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东南网承办的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正式上线,展馆区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专题展览两个版块。收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7个,包括全国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个,其中中核集团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木兰溪治理展示馆等展馆21个;专题展览主要收录近年来福建省举办的重大主题展览。该线上展馆就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可利用丰富的在线教学和移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政类精品教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解读,全面提升其文化自信。

最后,紧抓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延伸,更能将情感信念这一理论层面拓展与升华。有学者指出,红色文化精神可以帮助学生铸牢其精神家园,红色文化环境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育人环境,而红色文化实践行为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品行。高校可与红色场馆进行共建对接并常态化赴场馆开展实地参观学习,始终坚持科学化、系统化分众制定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目标,提倡寓教于乐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充分把富有生活化、趣味化、时代化的题材作为活动主题。如走出院校,带领学生参观具有“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之称的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马尾造船厂、古田会议旧址、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地,让学生在行走中由衷地从内心感受到福建革命历史的苦难与辉煌,体会中国发展成就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在“确定主题”“界定目标”“设计项目”“选择知识点”“设计活动”“多元评价”六个方面不断探索。如设计“红色福建知识大闯关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后进行打卡,打卡结束后看各小组完成情况累计红色积分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参与积极性,在不断地实施和优化中逐步取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

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

大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思政教育外,自我思政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此红色文化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高校的文化环境能起到熏陶作用。

第一,红色文化不仅是在意识形态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各种学生自主组织的社团活动、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以提升校园红色文化的精神层次与内容形式。

第二,高校可以在校园建筑或景观上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例如革命先烈的雕像设置、红色文化标语以及文化墙等,通过耳濡目染的红色文化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其重要作用。例如,在学生每天上课必经的路段设立名人语录碑廊或滚动的电子显示屏,在碑廊和电子显示屏上展现重要言论和珍贵语录,体现名人的爱国情怀及高尚品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教育;设立闽籍开国将军长廊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在学校图书馆开设红色书籍专栏。另外,还可以设置红色校园文化实践场地、遗址体验或全息


投影等等,运用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方式,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激情,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视红色节日文化的渲染,积极开展校园内爱国主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社团这一组织的重要作用,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全方位的红色文化内容铺垫与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相关手段加强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使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构建校园红色网络育人机制

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主要方式。构建高校红色网络舆论环境,既要维护学校形象,又要弘扬红色文化,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价值观。

一是要加强校园红色舆情监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要积极构建高校“红色”舆论监管机制,遏制不良影响。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制定校园网络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和言论,为校园建立积极健康的红色网络舆论环境。

二是建立红色主题的网络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比如,开展网络宣传活动,微信平台推出既具有红色教育特色,又能让学生快乐阅读的文章,在微信平台“互动社区”开展福建红色文化主题讨论和师生互动,或者鼓励学生创作具有红色文化内涵且适合微信等新媒体转发的创新、创意作品或红色文化主题的“微电影”,这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网络素养有很大帮助,还能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红色网络舆论氛围。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