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两岸一家亲,岚台亲上亲。自2016年底试点两岸社区融合以来,拥有380多年历史的平潭海坛街道上楼村吸引了一批批台胞入驻,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如今,这座“网红村”已逐渐成为岚台基层交流交往的一扇窗口,两岸共建共融共享的美好愿景在此照进了现实。今年9月底,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上楼村村民委员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古村,探寻两岸一家亲、乡村共振兴的生动故事。
古村实现“逆生长”
从平潭城区向北行驶约10分钟,便到了上楼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石头厝、充满特色的文化墙……刚走进村子,记者就被这里舒适宜人的环境所吸引。
过去的上楼村,并不是这番亮丽的模样。“以前,村子里有许多荒地,杂草丛生,很不美观。现在,人居环境大变样,荒地也变成小公园,看着真舒心!”62岁的村民吴玉兴感慨道,原来这座小村庄也可以这么美。
变化的动因何在?故事要从一场关于两岸社区融合的实验说起。
2016年底,上楼村在平潭率先试点两岸社区融合建设。怎么融?该村的首个举措,就是邀请有着多年基层治理经验的台胞曾宁旖定期前来交流访问,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很快,这座村子就掀起了一场复兴家园的热潮。彼时,曾宁旖嫁接台湾社区营造经验,着力推动环境改造、人文教育、社区治安等全面提升,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点滴变化,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台胞跨海来到上楼村,包括画家、设计师等,对村子面貌进行“微改造”。彩色墙绘、文化长廊、照片墙……他们还引入台北忠顺里社区“超乎想巷”文化创意,让人居环境“一键焕新”。
在上楼村,台湾元素与古朴乡村相互碰撞,产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从村居改造到艺术文创,这些年,9批台湾青年先后前来驻村驻点,举办社区参访观摩、志愿服务讲座等交流活动,两岸情谊在此开花结果。
“快进来坐,喝杯茶呀!”沿着彩绘墙前行,来到一座精致的小院前,“95后”台青傅韬丞热情地招呼记者。
这里是两岸文创艺术交流空间——楼台会,寓意上楼村与台湾的相会。傅韬丞来自台湾云林,他在上楼村从事乡建乡创工作已有两年多时间,平日里就在楼台会办公。
楼台会原先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石头厝。2018年,一支台湾设计团队进驻上楼村,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启动老屋拯救行动。经过一番装修改造,老旧石头厝实现“逆龄生长”,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变成了集文创展示、交流联谊、文化艺廊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现在,无论大事小情,大家总喜欢相聚楼台会,一起讨论商量。村民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主人翁。”傅韬丞说。
共绘产业振兴图
乡村颜值越来越高,产业发展也需跟上。
上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振国告诉记者,这些年,村“两委”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投资超2200万元建成了15个产业项目,支持台胞扩大迷迭香等休闲经济作物育苗,并加紧引进和培养一批思路广、经验足、懂技术的两岸新农人。
傅韬丞就是其中之一。怀揣着田园梦,他在上楼村开启了事业新篇章。
傅韬丞曾在平潭金井片区北厝村打造蜗牛产业链,效益很不错。2022年来到上楼村后,他如法炮制,打造“上楼版”蜗牛养殖基地,还引进了台湾精致农业发展理念,发展绿色有机的百香果种植业。
说话间,他迫不及待地领着记者来到了位于村口的“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步入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百香果园,只见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百香果挂满枝头,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这片果园面积约10亩,种的都是“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个头大、香气足、汁水充沛,深受市场青睐。
正对着果园的,是一座蜗牛养殖棚,13万只台湾白玉蜗牛在此安静“过冬”。蜗牛养殖是环境友好型产业,经过深加工的蜗牛既可食用,也可入药,价值颇高。“这些小家伙最快4个多月即可出栏,可以每斤20元的价格分批次出售给相关企业。”傅韬丞说。
在上楼村,百香果、白玉蜗牛成为乡村致富的“金果果”和“金疙瘩”,每年可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近8万元。借此机会,傅韬丞还制定了“地瓜猎人”农事体验、“自然观察营”科学科普等课程,打造集研学、游玩、乐购于一体的科普庄园。
不仅如此,去年底,傅韬丞还邀请弟弟傅韬文和弟妹王芸莹落地上楼村,一家人作伙(“作伙”系闽南语,意为作伴)来打拼,共同发展“文创+食品”事业。
不久后,平潭新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傅韬丞等人与上楼村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对“上楼有礼”文创品牌进行提质升级,塑造地域特产新名片。
这几天,就在楼台会的背后,一间崭新的烘焙房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在台湾,傅韬文和王芸莹曾从事西点行业,十分擅长烘焙。他们二人打算在这里开办烘焙班,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一起开拓“甜蜜事业”。
文明之风拂面来
“小邱,我家孩子最近笑容变多了,学业也有了进步,真是太感谢你了!”“不客气,家庭和睦最要紧!”近日,上楼村村民林大姐来到村部,向台湾社工邱晨芯连声道谢。
邱晨芯是平潭引进的首批台湾社工之一,从2022年开始驻点上楼村。前段时间,她发现平时十分开朗的林大姐变得沉默寡言,还缺席了多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名资深社工,邱晨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随即上门家访。
原来,林大姐的孩子小威(化名)刚上初一,最近情绪波动起伏大,闹得家中不得安宁。经过一番交谈,邱晨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孩子不适应新课业,从而导致应激性焦虑,继而影响了家长的情绪。
回去后,邱晨芯为这对母子开出了“心灵药方”,一方面对林大姐进行亲职教育,让她切勿给孩子“贴标签”;另一方面,又为小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增强抗逆力。邱晨芯还组织了一场面对面座谈,让母子二人把话说开,紧张关系得以缓解。
帮助村民解开心结,是邱晨芯的日常工作。驻村后,邱晨芯将上楼村当作“阵地”,开设心理咨询室,提供亲子沟通、压力调适、情绪疏导等服务。这几年,邱晨芯还和其他台胞携手,围绕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如群众文化中心建设、乡村道路“白改黑”等。
在邱晨芯的助力下,上楼村志愿者服务队也迎来新变化。在这里,一套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已顺利运行了两年多。平日里,邱晨芯和台胞林香贝一起负责志愿者工作,她们为志愿者建档立卡,大家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积分,并存入“积分银行”,每年年底即可兑换等值的生活用品,比如大米、花生油、调味品等。
受益于此,越来越多人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服务队从最开始的8人扩大至如今的188人,累计举办活动130余场。
吾心安处便是乡。驻点上楼、扎根平潭,让台胞们找到归属感。“平潭为我们提供了发挥专长、逐梦筑梦的舞台,已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我很期待在这里书写更精彩的人生。”邱晨芯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