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要求,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为试验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省已将碳汇产业确立为前沿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碳汇市场和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我省健全碳汇产业链提供了方向指引。碳汇产业是指人们通过经营管理将碳汇市场塑造成为一个由各个相关主体所组成的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系统性业态。碳汇市场的规模化趋势是塑造产业链条,在横向维度上表现为碳汇活动参与方的分工聚集,在纵向维度上表现为碳汇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过程,可以分为碳库经营、项目开发、市场交易等环节。具体而言,碳库经营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产业上游),主要包括森林、海洋、草原等碳库的保护、培育和管理活动,负责提升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不断实现碳汇增量。项目开发是产业链核心环节(产业中游),旨在通过项目的形式确定、设计和核定碳汇开发的范围和量能,将碳库资源加工成碳汇产品,为后续市场交易活动、相关领域碳标识认证和碳排放核算提供载体。市场交易是产业链的终端环节(产业下游),主要涉及碳汇减排量的买卖和相关市场服务,实现碳汇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健全碳汇产业链、系统性提升碳汇市场活力是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福建是生态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碳汇基础优势。近年来我省全方位推进碳汇产业链建设,在国内较早制定碳汇市场交易管理政策体系,首创碳汇司法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开发福建碳排放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福建林业碳汇等产品,取得良好成效。进一步健全碳汇产业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上游固本,充分发掘碳汇产业的资源基础优势。首先,创新碳汇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林草碳汇、海洋碳汇、农业碳汇、茶园碳汇等,塑造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态碳汇多元体系。其次,提高海洋碳汇资源开发能力,借鉴林业碳汇研究经验和制度成果,加强海洋碳汇蓄积量、吸收及固化速率、效果评定等技术指标的研究,探索完善蓝碳分类核算标准体系。再次,提升林业碳汇开发水平。当前,林业碳汇是碳汇产业主力军,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依托林业产权探索林业碳汇权属规则,提升碳汇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效率。
二是中游发力,系统提升碳汇产业中游的项目开发能力。碳汇资源本身是一种生态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碳汇产品,需要一个设计开发的过程。第一,综合考虑地方资源禀赋,科学布局设计碳汇项目。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方式,增加综合项目开发,引导多方参与,开展联合经营,发掘碳汇产业综合效益。第二,创新碳汇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探索将碳汇资源量纳入部分林木采伐限额和海洋渔业捕捞限额的考量因素,提倡让违法采伐捕捞者通过购买碳汇方式履行生态补偿责任。第三,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卫星遥感、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碳汇产业中的增幅效益。推广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引导智库、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培养一批碳汇项目研发、计量、资产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下游创新,持续完善碳汇产业的市场交易制度。首先,健全碳汇交易法律规范体系,统合林业碳汇、海洋碳汇等各类碳汇核算标准,建立具有系统性、一致性的碳汇产业相关标准。加强交易市场监管,推进信用信息评价,规范碳汇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其次,适时适度放开碳汇市场准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场交易。完善碳排放基准线设置,压实企业碳减排主体责任,不断激发碳汇市场的企业需求,提高产业市场化水平。再次,完善绿色金融服务,积极探索碳汇产权、碳排放权贷款担保机制。加快建立统一产品碳标识认证机制和碳足迹管理机制,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个人碳汇账户,推进“碳普惠”体系创新。
四是统筹谋划,积极推进碳汇产业整体链条融合。碳汇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密切关联构成了碳汇产业整体。只有高效衔接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碳汇产业联动效益。第一,强化碳汇立法政策协同,统筹协调各地碳汇项目管理,推进省内碳汇市场与全国市场接轨。打通生态保护、碳汇开发、市场交易和司法保护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第二,整合碳汇市场要素。加大合作项目的开发力度,推动碳汇资源、产品和服务协同,促进各链条企业联动合作。建立碳汇数据专门平台,提高碳汇数据共享水平,削弱相关企业、流程间产业信息差。进一步发挥碳汇交易公共平台的整合功能,实现碳汇产业供需两端精准对接,降低碳汇产品交易成本。第三,鼓励产业技术协同。密切产业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关联度,避免创新链和产业链脱节。加强碳汇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先进技术、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再研发。充分发挥碳汇技术标准的产业整合作用,努力围绕重大技术创新重塑碳汇产业链条。
[作者为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本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三库+碳库’重要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研究”(编号:FJ2024XZB07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