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不朽,精神永续。9月30日,是第11个烈士纪念日。在八闽红土地上,先后走出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著名英烈。难以计数的八闽英烈,用他们的“英烈心”照亮了“福建红”。为进一步保护管理好烈士纪念设施,“以先烈之心为心”,厚植英烈情怀,增强做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连日来,我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携手社会各界,进行主题祭扫、看望慰问烈属和专项优待服务等活动,缅怀先烈。
建好管好烈士纪念设施
每一座烈士墓碑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穿越时空,英烈们立起一个个精神路标,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将零散烈士墓集聚成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让英烈的精神代代相传。
在长汀县濯田镇左拔村大丰自然村,一户村民家有4兄弟先后加入红军。除了老三林廷焱回到了家乡,其他三兄弟都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成了红三十四师著名的“红色三兄弟”。2019年6月底,“红色三兄弟”的后人参加了湘江战役闽西烈士后代寻亲活动,按客家习俗让阔别家乡85年的“红色三兄弟”魂归故里。
2021年,龙岩市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整修提升工作,新建了长汀县烈士纪念园。在长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协调组织下,“红色三兄弟”的后人决定将三位烈士迁移至整齐规划、焕然一新的长汀县烈士纪念园。
2021年4月以来,龙岩军地认真落实分类整修、分级负责、统一数字化管理的“两分一统”长效管护机制,扎实推进零散烈士墓迁移集中安葬,严格落实“一墓一表、一镇一册、县市一台账”的工作要求,采取分片指导、包镇包村的方法,对全市134个乡镇同步开展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对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按乡镇行政区划代码进行编号,按照“有地理位置、有现场照片、有烈士信息、有管理责任”的标准建档,整理了6850份登记表,建立了130本台账,纳入福建省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确保及时掌握烈士墓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
“我们创新分类整修模式,解决‘怎么管’的问题。”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优抚褒扬处负责人说,针对整修难度大的零散烈士墓,采取“依托现有烈士陵园和集中安葬区迁移集中、新建烈士集中安葬区迁入、在现有公墓内设立烈士集中安葬区迁入、设立连片烈士纪念园、规范管理烈士家族合葬墓、就地管护零散烈士墓”六种整修模式,分类施策。自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迁移零散烈士墓5286座,新建改扩建烈士墓集中安葬区建设项目68个,就地整修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4678个,改陈布展县级以下纪念设施堂馆8处。
同时,建立统一设施管护标准,强化分级管护责任,确保有人管、有人查、有人巡、管得住、管得好。2021年1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六个一”管护标准(即每个烈士集中安葬区或零散烈士墓均落实一个醒目标示、一份事迹简介、一座规范墓碑、一个保护边界、一份管理制度、一条通行道路),在全省启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及标识牌,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形象得到更好彰显。
聚合社会力量关爱烈属
“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记得我们,常常给予关怀,让我很暖心。我儿子享受了两年学费全免的优待,每年还额外获得3000元助学金。”日前,在厦门市同安区,李大华烈士的孙子李芳练说,他儿子李永康上高二时享受了同安区为英烈后代推出的“教育礼包”。“我们第三代的兄弟姐妹每人都拿到了一张关爱卡,可以用它免费乘坐公交,每年还能享受一次免费体检”。
厦门市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钟金芳告诉记者,同安区将关爱对象的范围扩大到烈士子女以及第三代直系血亲、烈士父母以及配偶,为全区76名英烈后代发放关爱卡,出台了涉及住房保障、教育就学等七大方面的十条举措。
据了解,我省先后制定出台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更加细化具体化涉及荣誉、生活、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文化、交通和其他优待等方面具有福建特色和拥军尊崇的153项优待项目。
关爱措施更加贴心。全面搭建关爱烈士遗属“数据库”,建立“一人一账”,动态掌握烈士遗属实际需求和政策落实情况,全过程、全点位督办落实,确保应享尽享、一个不落。2024年起,省烈保中心专门为烈属制作了慰问信和心愿卡,用特快专递一户一户送上门,有的烈属收到信后,热泪盈眶,还有的将慰问信恭恭敬敬供在烈士的遗像前。
今年起,我省还在一些地方探索给每一位烈属配一个专属服务员,烈属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电话找到专属服务员。同时,与12家银行签订拥军优属协议,推出“拥军贷”授信方案;组织省荣军优抚医院与部队九○○医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常态化开展医疗巡诊活动。
同时,推进烈士遗属网格化管理、清单化服务,各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要当好“三个员”:烈士纪念设施的“守护员”,用心用情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从“管好”向“用好”转变;烈士亲属的“服务员”,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让烈军属都得到良好的照顾;英烈精神的“宣讲员”,推动英烈事迹宣传从“走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切实让英烈精神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为烈士立传”、“八闽烈士纪念设施巡礼”主题采访和“互联网+烈士纪念设施”等一系列宣教活动。2018年以来,累计为714名烈士找到亲属,助烈属圆梦。
把英烈精神融入血脉
鲜活的烈士故事,让更多群众感受到革命先烈不朽的精神追求和艰苦奋斗的心志,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宁德市屏南县籍戍边英雄陈祥榕烈士的战斗事迹自2021年2月公开报道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为烈士生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报国心声深深感动。英雄牺牲后,发生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当部队首长上门慰问烈士母亲姚久穗,并询问她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烈士母亲强忍悲痛说:“我没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只想知道我的榕儿在战斗中勇不勇敢。”
“陈母问勇”的故事,经由陈祥榕烈士的伯父也是他的初中老师陈臻苏在今年初“烈士亲友讲烈士故事”宣讲中披露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清明节期间,网络上流传这样一段对话——烈士母亲问:“吾儿勇否?”网友齐声答:“勇冠三军!”
“这就是陈祥榕烈士的家庭,这就是孕育出‘清澈的爱’的深厚土壤。”无需用力回忆,关于陈祥榕烈士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清晰如初,历历如昨。在陈臻苏心中,陈祥榕烈士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束光,他想将这束动人心弦的光反射出去,照亮更多的人。
举办“烈士亲友讲烈士故事”宣讲活动。常态化联系烈属,与林祥谦、林可彝、杨峻德、陈祥榕等烈士的亲属亲友联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建议,邀请他们参与宣讲活动,鼓励他们共同参与收集整理英烈遗物、家书、史料和宣讲烈士故事等,放大烈属先进典型带动效应。截至目前,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已联合开展“烈士亲友讲烈士故事”宣讲活动22场,全省各设区市和县(市、区)组织120多场,现场观众总计3万多人,网络受众近6000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
推动英烈事迹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发挥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充分发挥其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教育后人的红色阵地功能,每年各级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服务现场祭扫近20万人次,群体性祭扫纪念活动近2000场,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150万人次。联合驻地部队、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有效整合文化服务中心、高校道德讲坛、国防教育基地、烈士纪念设施、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开展宣传宣讲活动。
推动英烈故事进思政课堂。坚持把思政课堂搬进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在红色纪念场所追思先烈事迹,请老红军、老战士进校园向青少年讲英烈故事,带去“浸入式”的叙事和“现场感”的体验。结合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抗战胜利日”、“全民国防教育日”、“9·30烈士纪念日”、退役军人转业返乡等重要时间节点,将宣讲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
青山不老,芳烈长存。我省将持续推进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工作,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英烈精神在八闽大地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