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2024-09-18 10:56:31 来源:《福建日报》2024年09月17日 作者:于海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对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定位,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使命,在努力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展现新作为新气象。

精神文明建设为民族复兴固魂,为治国兴邦聚力,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永立潮头、行稳致远的思想保证。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本质要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人民物质生活质量在继续提高的同时,文化水平、精神追求也在提升。人们不再止步于物质层面的丰裕,而是需要继续接受各种开阔眼界、丰富素养的教育,继续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

构筑防范风险挑战的思想防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要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考验。这就更加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民力,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奋进。

激发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只会越来越多。只有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助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鼓足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厚植丰厚精神底蕴的道德滋养。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错误倾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时代风尚,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征程上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要不断开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以精神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是培根铸魂、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中,要始终坚持党对精神文明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抵御错误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着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坚守共同理想、实现共同梦想的信心和决心,尤其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文明风尚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持之以恒弘扬榜样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扎根中华文化厚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之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也构成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关乎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人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站在时代前沿,就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引领风气之先,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滋养精神根脉,引领社会风气。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