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功能是红色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传承红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场所,红色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创新设计、数字技术应用和与学校的深度合作,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将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为儿童的全方面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分龄;创新;馆校合作共建
儿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后备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发展。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对现阶段儿童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主要包含智育、德育、美育三方面。博物馆的智育主要体现在通过展览陈列等形式向儿童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德育、美育则都是通过儿童参观时获得的情境体验,形成情感经验,进而提升其道德水平与精神境界,以此对儿童的德、智、美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因此,博物馆无疑是除学校之外的重要儿童教育资源。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越来越多的儿童走进博物馆,将其作为校外的“第二课堂”。2020年9月,随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发布,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将发挥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1 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基本内容
红色博物馆是博物馆的特殊分支,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承载着红色历史,宣扬红色文化。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中的德育、智育、美育主要体现在:通过介绍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示历史人物、英雄事迹等,引导儿童进行道德思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展陈和教育活动,介绍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向儿童传递历史知识,厘清历史脉络,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通过展品陈列和举办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感知,进而提高对红色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形成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审美取向。红色博物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它的儿童教育功能是完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它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传承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蕴含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是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目的展开的。可以说,红色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 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发展的困境
目前,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履行,一般以馆内教育为主、馆校合作共建为辅。然而,在此过程中,红色博物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包括缺乏组织领导,人力、物力保障不足,展陈内容及教育形式不能有效满足儿童群体的需求等。尽管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先后出台多项指导意见以推动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发展,但在地方层面,仍存在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能缺位等问题。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涉及文博及教育两大领域,应由当地教育、文物部门齐抓共管。然而,目前不少地方的教育、文物部门未能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地方红色博物馆在儿童教育方面没有得到政府层面的全面统筹和领导,因此,红色博物馆在财政和人力资源方面受到限制,导致儿童教育的效果受限。
拥有固定场馆是红色博物馆发挥儿童教育功能的天然优势。依托于固定场馆的儿童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展陈和主题教育活动。展陈作为红色博物馆业务工作的核心,通常涉及红色历史和文化,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然而,红色历史,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其反映的斗争环境和过程与当代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因此,儿童难以通过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也难以理解其中的苦难,导致儿童观众对红色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产生天然的距离感。观众难以融入展览情境,从而影响了展陈的教育效果。在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中,受教育对象包括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以及高中生,年龄范围涵盖0至18周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红色博物馆的展陈内容设计通常基于面向成年观众这一前提开展,以儿童为受众的展陈较为有限。加之红色博物馆普遍缺乏博物馆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员,对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缺少认识,因此难以实现针对儿童观众的分龄、分类内容设计,导致展陈难以引起儿童观众的兴趣。
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馆内开展的儿童主题教育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儿童教育活动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教育活动通常只能面向单一年龄段,或者多年龄段混合儿童。零散的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既不能拓展活动深度,也不能满足各年龄段学员的学习需求。因此,红色博物馆需要更多关注儿童教育领域,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儿童教育内容的设计水平,以创新手段吸引儿童观众,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展陈情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效果。此外,红色博物馆在开展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硬件支持。如展陈所使用的各种展柜、仪器设备,绝大部分是根据成人观众的标准定制的,缺乏匹配不同年龄段,尤其是适配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使用标准的配套设施;在场馆中,也少有固定的儿童专用活动区域,无法满足将儿童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开展的需求。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指导、规划,不具备吸引力和足够内容深度的博物馆儿童教育,是难以达成任何教育目的的。近年来,馆校合作共建也逐渐成为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合作共建需要协调双方的资源投入,可能会涉及经费、人力和物资等方面的问题,但正如前文所述,因缺乏政府层面的全面统筹和领导,馆校合作共建停留在红色博物馆与学校点对点层面,且开展教育活动的频次较低,并未有效挖掘、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未能形成长效的、科学的教育合作模式,远不能发挥出这一模式的全部潜力。
3 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发展路径
3.1 加强地方政府对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支持与投入
首先,地方政府宜组织当地教育、文物部门,明确责任分工,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确保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有序地推动儿童教育的有效实施,为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发展提供组织支持。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拨款、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发展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引导其参与、赞助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这些专项资金既可用于博物馆设施的改善、展陈的更新、儿童教育专区的建设以及儿童教育项目的开展,又可用于馆校共建展览,举办馆校合作活动、合作研究、合作教研等,形成政府、红色博物馆、学校的良好互动。
再次,地方政府还可帮助引入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深刻红色历史理解、红色文化转化能力强、熟悉儿童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政府还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班,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提供相关的儿童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以加强博物馆儿童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最后,地方政府可以协调当地教育和文物部门,建立博物馆儿童教育监管机制,对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导向、内容和形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公益性。同时,对馆校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保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为博物馆儿童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这些措施,地方政府能够全面支持红色博物馆的发展,为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儿童教育事业的繁荣提供有力支持。
3.2 推出面向儿童的精品红色展陈及主题教育活动
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受众年龄跨越大,且处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不同,宜因材施教,开展分龄、分类的儿童教育。
3.2.1 根据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形式
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19年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划分为0~3岁、4~6岁、7~12岁、13~15岁、16~18岁这五个发展阶段。这一分龄法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教育学段划分是基本相同的。在设计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形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确保教育内容既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又激发他们对红色历史的兴趣。
4~6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依赖直觉行动思维,同时逐渐掌握具体形象思维,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倾向以及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倾向,一般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针对这一阶段儿童的红色博物馆教育,应从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入手,带领儿童感知家乡与祖国的美好。例如:开展红色故事讲演,加深其对红色历史的感性认知;设置儿童探索互动区域,让其参与小型红色历史模拟活动,培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举办红色主题游戏运动会,培养儿童团队协作精神等。
7~12岁的小学阶段儿童,正由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历史专业知识储备较少。针对这一阶段儿童的红色博物馆教育,应从为儿童树立积极的模范榜样,激发儿童对红色历史的兴趣入手,引导儿童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历史常识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例如:通过讲解配合展陈,帮助儿童勾勒出红色历史的基本轮廓;举办红色主题的手工体验活动,帮助儿童体验、融入红色历史与文化的情境;举办简单易懂的科普小课堂,向儿童传递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13~15岁的初中阶段儿童,感知觉能力不断提高,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要地位,并开始接触系统的历史学科教育。针对这一阶段儿童的红色博物馆教育,应从帮助儿童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入手,引导儿童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思考应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例如,组织研学活动,让儿童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16~18岁的高中阶段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观察力、联想能力等迅速发展,已基本完成历史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针对这一阶段儿童的红色博物馆教育,应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引导儿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例如:举办深度解读红色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讲座,提高儿童的历史分析能力;配合重要节点及重大事件举办纪念活动,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加其对祖国建设的参与感。
3.2.2 根据儿童阅读习惯设计红色博物馆展陈
红色博物馆展陈包含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要求观众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儿童的阅读习惯与兴趣,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红色历史,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首先,在进行展陈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保持展览信息的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专业的术语以及过于冗长的描述,将历史知识浓缩到儿童能够理解的层次。
第二,展陈受众主要为初中15岁及以下儿童时,可将历史事件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突出人物的奋斗、努力和成就,通过讲述一些具体的小故事来勾勒整个革命斗争的大历史,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儿童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儿童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和发展过程,激发对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感。
第三,应注意从红色历史中提炼出一些核心价值观,如团结、正义、自由等,与当前时代主题相结合,展现这些优良传统、作风、精神的延续性,以简单的方式传递给儿童。
第四,在选择图片资料时,应避免使用过于血腥、残酷的图片,可转而使用生动、形象的绘图来帮助儿童理解历史。
此外,在进行形式设计时,应考虑增加互动元素,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引发儿童的兴趣。如在历史事件后设置小任务、提出问题,鼓励儿童思考事件背后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乃至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重要影响;或以场景复原或辅以数字化技术,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为儿童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3.3 持续推进馆校合作共建
加强地方政府对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支持与投入、推出面向儿童的精品红色展陈及主题教育活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的到位,红色博物馆的儿童教育项目从设计到落地都需要一定时间。在馆内开办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定向展览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极大的。在馆校合作共建的前提下,红色博物馆将成为学校的红色资源库,其中的红色资源成为学校开展儿童教育的教材,不论是博物馆通过展陈、组织儿童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将儿童从学校请进馆内,还是博物馆根据在校生所处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将展览办进学校、与学校共同编写红色校本课程走进课堂,无疑是现阶段成本最低、时效最高、成效最好的儿童教育形式之一。
首先,红色博物馆和学校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共同拟定合作计划,明确合作教育的目标并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表,以便双方更好地规划合作活动并提前做好资源分配,确保在一个计划时期内,能够科学且规律地开展多次合作教育。建立双向沟通渠道,确保红色博物馆和学校之间能够及时分享信息、解决问题、调整合作计划,提高合作效果。建立互助培训机制,红色博物馆为学校教师提供有关红色历史和文博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儿童参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学;学校向博物馆提供有关教育学的专业培训,使博物馆从业人员能够推出儿童喜闻乐见的展陈及儿童教育活动。
第二,建立科学化、常态化的评估机制。不论是红色博物馆面向儿童的展陈,还是馆校合作举办的儿童主题教育活动,都应在活动后期进行调查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参与活动的儿童、家长或教育工作者进行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组织小组讨论等,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收集方式,了解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学习体验、互动性、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满意度。对收集到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形成的结论,既能检验儿童对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了解情况,也能更好地了解活动的效果,总结不足。儿童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通过比较每次儿童教育活动的数据,了解活动改进的效果和儿童表现的变化,有助于优化合作方式,确保合作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为未来的儿童教育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第三,馆校举办联合的教育活动,应发挥创新精神,采用灵活多变、受学生喜爱的教育形式。加强馆校资源共享,如组织参观、主题讲座、研讨会等;馆校共同设计和实施红色历史相关的教育项目,如课程、研究课题、学科竞赛等。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博物馆中亲身体验历史文化,促进学校与博物馆资源的有机融合。
红色博物馆作为传承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场所,在儿童教育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大政府对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创新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与学校的深度合作等手段,推动馆校合作共建走向深入,都是当前提升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的发展路径,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红色博物馆儿童教育真正发挥其潜力,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
角[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刘芳.谈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概念界定[J].科教文
汇,2017(31):161-162.
[3]王秋华.馆校合作视域下博物馆教育价值释放路径探究
[J].科教文汇,2023(2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