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忠山十八寨先贤祠的时代意义
2024-08-06 09:35:23 来源:《福建日报》2024年08月06日 作者:安显楼

传统书院是在中华文化从魏晋士族的察举制度到隋唐科举制度重大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唐至晚清时期书院逐渐成为大批寒门子弟服务朝廷、光耀门楣的传习场所。传统书院承载大量的历史信息,其选址、建筑特色、景观氛围营造、整体布局、古典诗词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意蕴,隐含着修身济世的完美人格追求,倡导合乎传统人文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是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乡村研学、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明市隐藏着大量的传统村落与书院建筑,成为朱子理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习活化再利用的承载体。其中,先贤祠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古城墙外、沙溪支流大溪与仁溪交汇处,距离仁溪(仁溪环绕村落形成腰带水)约200米,是一座兼具祭祀与书院功能的祠堂(读书是为了明理,孝是根本)。最初为罗浩然于元至正年间捐资修建,以教化忠山村民,忠山籍佥部御史邓文铿于明宣德年间出资重修,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前文昌街,据传附近原有奎星楼,根据布局可判断,先贤祠及其周边文昌街、奎星楼为忠山村文脉核心区域,其中蕴含了历代村落营造者智慧。

三明市自古文风鼎盛,尊师重教。先有杨时程门立雪,将中原文化传入福建,后有朱熹集理学之大成,逐渐形成程朱理学,并在尤溪创办南溪书院等推进古代书院建设。自元朝开始,忠山近百名学子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主要有元军总管罗浩然、芝城总管范养新、福建八府军民参政庄福、广东都巡宰相杨得嵩和三府(徽州、保宁、潮州)同知姜日隆等。

先贤祠坐东朝西,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为闽中典型合院式建筑,粉墙黛瓦,门楼为歇山顶,上堂为悬山顶,两侧加“披檐”木结构(中间四大金柱为石柱)建筑。入口门楼书“先贤祠”,进入门楼为连廊、天井,直通上堂。在门楼进入连廊正上方处有一匾额“桥门首选”(桥门是古代读书人通往“太学”前,必经金水桥一道门,蕴含学而优则仕,以激励后辈读书人),上面雕刻“……衙署永安县正堂罗为(清)光绪七年(1881年)岁次……太学生朱学俊立”。正堂前拱棚走廊正上方,有一匾额“选魁”,书写“钦命兵部左侍郎提督福建全省学政都察院浙总督部堂加三级纪录十二次徐湘铭为大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岁次辛酉五月吉旦贡生庄代炳立”。

上堂面阔五开间,进深三开间。正堂明间神龛有一匾额“理学昌明”,供奉“闽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明间中间四根花岗岩石柱(分别寓意闽学四贤为顶梁柱)与穿梁构成五架梁,形成抬梁式木石结构空间,在闽中一带尚未找到同类木石结构,具有很高的艺术、文物价值。左右次间为穿斗式,矮柱做成花墩结构装饰,简朴大方。

4根金柱阳刻楹联“邹鲁上追群钦北学,闽瓯广讫尚溯南来”“递衍心传理原精一,钦崇圣学道本时中”。每根柱子直径430毫米,高度4.5米,为永安府忠山二十五都区域营造工艺。榫卯采用大木作传统制式,开设榫卯以承接穿枋与梁枋。柱础为莲花瓣覆盆式,具有明显元代特征。目前,正堂内部空间作为私塾博物馆、红七军团事迹展览,陈设有私塾学堂用具等。

正堂正脊下面依次是正栋桁条、正栋梁(两旁有草尾花装饰),上有修建重修记录:“元代至正年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公元一九九一年岁序辛未戊戌月戊午日……”恰与《威尼斯宪章》提出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相吻合,独具识别性(identifiability)、连续性(continuity)、整体性(integrity)、真实性(authenticity)。

先贤祠作为忠山十八寨的文脉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写诗汇成“先贤八景”——石柱擎天、贤室书声、西山挹秀、曲江明月、二水合流、蛙鼓持更、邻鸡报晓、平畴似掌。明代乡宦杨应悌《石柱擎天》为先贤八景之一,赞曰:苍苍树影却相连,磅礴呈形到眼前。远溯九重天葢石,遥看一柱石擎天。群峰耸崎浮云外,叠嶂峥嵘近日边。指点鹏程千万里,满空星斗压危巅。

闽台书院原本就是福建书院,两岸书院教化起始于朱熹,台湾从1704年创办第一所正式的崇文书院以来,目前仍有大约50所书院。受朱子文化影响,三明的书院自宋代以来便有记载,至清朝时已发展得较为完备,鼎盛时期分布于各县市的书院达百余座,拥有巨大的书院文化挖掘价值。三明市作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建设和美乡村,助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以书院为载体进行两岸文化交流,挖掘三明市三元区现存的乡村书院就成为具有时代价值的活动。

如何在保护先贤祠的基础上,活化再利用为先贤书院?以书院元素为载体进行周边微景观活化,营造连绵起伏的“微地形”(寓意书院教化重如山),在微地形周边栽上四方竹(寓意欢迎两岸五湖四海的宾客)、桂花树(寓意蟾宫折桂)、龟甲冬青(寓意坚韧不拔的意志)等观赏植物,“内部空间上活化讲学、交流的功能,举办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让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岸人民参加”。

在活化传统书院的同时,可以带动更多人潮进入乡村,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先贤书院周边的乡村可以通过书院的活动,展销土特农产品,邀请闽台乡建乡创团队进行包装设计成文创商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提升三元区乡村产业振兴,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作者单位:三明学院闽台书院与经世致用文化研究中心)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