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红色文化
抗战烽火中的救亡室
2024-07-19 11:25:52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07月19日 第A12版 作者:程潇靓

救亡室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冀、豫等地抗日军民开展群众性政治、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的地区也叫民革室、救国堂。在党的领导下,救亡室成为提高军民文化素质、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红色阵地。

在抗日救亡洪流中诞生

1937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濒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面前,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和行动,救亡室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1937年12月,抗日军政大学九队成立救亡室,并依托救亡室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毛泽东得悉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即致信祝贺:“庆祝你们成立了救亡室,这救亡二字就是你们及全国人民在现阶段上唯一的总目标。”此后,救亡室在各根据地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工会、农会普遍发展起来。1939年,陕甘宁边区各个机关和农村都建立了俱乐部、救亡室。在国统区,党的派出机构和一些基层地区也可见救亡室身影。截至1939年4月,仅余姚县就有救亡室13个,成员达3000多人。

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救亡室有一套完整架构。救亡室委员会是救亡室领导机关。委员会主任是总负责人,领导文化教育、娱乐体育、墙报、图书等各专门委员。通常情况下,救亡室设在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里,里面张贴各种抗战标语、墙报、挂图,陈列各种图书和娱乐设施。有的救亡室门上还贴着宣传抗战的对联,如“在此抗战期间,各人站在各人的岗位,扭紧头毛,切实奋斗;赶走鬼子以后,大家看着大家的功绩,敞开襟怀,鼓舞欢腾”,十分鼓舞人心,提振士气。

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有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现,“在边区,娱乐是离不开教育的意义的”。作为组织或团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救亡室组织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

进行政治学习。救亡室组织的政治学习包括报告会、问答会、讲演会等形式。报告会主要由党员同志结合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宣讲时事形势、救国大计。一些中央领导也会到救亡室作政治报告。周恩来就曾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救亡室作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形势报告,使大家明确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问答会是学习军事政治知识的一种辅助形式,经常配合娱乐节目进行。有抗大学员回忆,在一场政治问答晚会中,由救亡室准备好写有军事政治问题或节目形式的字条,采取击鼓传花方式传递,学员抽中后按要求回答问题或表演节目,最后由教员统一点评。讲演会则促使大家练习当众讲话。在八路军中,讲演会约一星期举行一次,题目由指导员事先拟定,并通知讲演人准备。讲演后还要征求听众意见并由指导员讲评。

出版墙报。无论哪一个团体的救亡室都要出墙报,时任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称其为救亡室的“喉舌”。墙报大多有固定的出版周期,每逢重大纪念活动,救亡室之间还会进行评比。墙报稿件由团体成员共同撰写,图画、小调、批评、时事等都可以做成墙报展示。在平山县一间救亡室的墙报上,画有一个日本士兵被一只拿着斧头的大手打倒的情景,斧头上写着“统一战线”四个大字,生动体现了党的抗日主张。在军队救亡室,尽管条件艰苦,战士们也会制作墙报,一块黑布贴上字条就是一张墙报。他们对墙报十分爱护,在行军时卷起来,到目的地后再张挂出来。

提供书报阅览服务。救亡室里陈列着许多进步书报,涉及时事政治类、文学类、艺术类等。当时,黄岩县救亡室就陈列着《论持久战》《西行漫记》等书籍。这些书刊遭国民党政府查禁,别处不易看到,很受群众欢迎。在救亡室精心组织下,一些地区农民读书识字也蔚然成风。在商城县汤泉池镇救亡室,每天下午1点到3点,“屋里屋外都挤满了披着褂子的赤着上身的农民,小孩,及小脚的妇女。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学字,有的在听报(管理员把报纸随口改为白话文念给他们听)”。救亡室的书报成为大家了解外部世界、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扇窗口。

组织娱乐活动。在救亡室中,文体活动非常丰富。有一首诗这样描述,“救亡室内文娱多,书画琴棋吟赋歌。秦腔京剧兼杂技,秧歌款款舞婆娑”,生动还原了救亡室活动情景。当时,救亡室成员都要学习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等被反复吟唱。每逢重要纪念活动,救亡室还要举办晚会。1939年,新华日报社救亡室与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救亡室共同举办“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晚会,节目包括歌咏、口琴独奏、平剧、话剧等,有200余人参加,现场气氛热烈,持续到晚上10点多才散场。

延伸到广大基层的“红色触角”

在民族危亡之际,救亡室仿若“红色触角”,延伸到广大基层地区,为教育动员军民投身抗战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唤醒了群众抗日救亡意识。通过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各式各样的救亡墙报、热火朝天的救亡晚会和别开生面的政治问答,救亡室将抗日救亡的爱国思想传播到各个角落。比如,自汤泉池镇救亡室成立后,农民们聚在一起时常常谈论时局,妇女也开始关心政治局势,大家已经认识到,救亡是中华民族第一要务。救亡室活动增强了军民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和支持,为团结凝聚抗战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大众文化普及。救亡室组织的识字教育、读报活动、政治讲演锻炼了群众的书写和表达能力。比如,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救亡室,林伯渠亲手给文化程度低的同志做识字卡片,手把手教“红小鬼”识字,使他们能够看书写信、写墙报稿。分布广泛的救亡室打破了过去偏远地区文化闭塞的现象,在消灭文盲、普及教育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营造了良好战斗氛围。在各边区机关救亡室召开的各类会议上,成员之间常常进行诚恳友善的批评,好人好事得到大力宣传,错误言行受到提醒警示,对大家朝着共同革命理想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文艺活动也起到了活跃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凝聚起士气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尽管生活艰苦、工作紧张,但救亡室营造出的团结融洽氛围,有力促进了党的各项工作开展。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