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狮,有一块“长”在海里的石头,随着潮涨潮落而淹没于或浮现在海水之中。
在石狮,有两座饱经风霜的石塔,矗立于金钗山与宝盖山上。在宋元时期,这两座塔指引着一艘艘船驶入“梯航万国”的刺桐港。
这三处与石头有关的古迹,就是石湖码头(林銮渡)、六胜塔以及万寿塔,它们见证着千百年来的海丝传承,被亲切地称为“海丝三宝”。
2021年7月,三处古迹有了一个共同身份——世界遗产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海丝三宝”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2024年“中国有约·相约福建”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石狮举行,来自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匈牙利、阿联酋、土耳其、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的50多名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等受邀参加,他们对这座滨海小城的千年海丝故事留下了深刻印象。
“港口一头连着内陆,一头联通世界。”参与采风的中国日报网英国籍专家小龙(Alexander Stephen Long)说,古老的林銮渡和繁忙的石湖港毫不违和。“在这里我看到了古今的中国,厚重的文化历史和现代的商业贸易浓缩于此,令人震撼!”
从“千年古渡”到“现代大港”,从“海上丝绸之路”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海而生的石狮劈波斩浪、勇立潮头!近年来,石狮更是凭借海丝积淀、海洋资源优势,以更高视野、更大手笔融入“海上福建”建设大局,书写向海而兴的新篇章。
石湖古渡联四海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跃居“东方第一大港”。隔着湮远的时光,寻觅历史遗存的一砖一瓦,俯仰之间,“市井十洲人”的盛况依稀可见。作为“刺桐港”的门户,石湖码头是泉州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其历史则可追溯至唐代。
石湖码头地处泉州湾出海口,石湖半岛延伸海中,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唐开元八年(720年),泉州航海家林銮在此建造石湖码头,俗称‘林銮渡’。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担任过侍禁的晋江籍官员傅璡修建通济栈桥,连接林銮渡,使之成为宋元时期泉州港水陆转运的重要外港码头。”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介绍说,石湖码头构造科学,历久耐用,是早期码头建筑的珍品,也是古代泉州港海外贸易繁盛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历史见证。
“试舟到渤泥(指林銮开通泉州通往文莱的航线),往来有利。沿海畲家人俱之往,引来蕃舟。蛮人喜彩绣,武陵多女红,故以香料易彩衣。”清代晋江人蔡永蒹著述的《西山杂志》清晰记载着林銮在石湖建造码头的故事。
“一个‘试’字道尽了林銮一路向海的开拓精神和走向深蓝的坚定信心;在平等互利的交往中,一个‘喜’字又形象地刻画出当年泉州出口的丝绸、瓷器、金属制品以及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成为海外市场的抢手货。”李国宏表示。
林銮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返航的季风来临后,停泊石湖码头的商船运回属于林銮的第一桶金。“香料易彩衣”,表明了泉州与渤泥在经济贸易上的互补性。唐代,渤泥盛产的龙脑、樟脑、降真香、黄蜡等名贵香料深受中国客商欢迎。
如今,在林銮渡仍能看到当时遗留下来的拴船孔和石阶。“从礁石上遗留的台阶,能够推测出当时码头工人运送的是什么货物:距离较远的两排台阶,是用来挑重物的,比如瓷器,两个工人抬着货物,一人占一排台阶,把货物运送到岸上或船上……”石狮市市情讲解员曾棋祥介绍道。
林銮直航渤泥成功后,带动周边沿海地区航运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后,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进一步发展,林銮渡也因此成为宋元时期泉州港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见证了石狮航运和外贸的极盛时期:装满香料、楠木、象牙、犀角等洋溢着异域芬芳的货物,从远航而来的“蕃舶”上卸下;一艘艘满载泉州产的丝绸、茶叶、陶瓷等货品的商船,又从这里驶向远洋。明万历版《泉州府志》记载:“石湖、安平,蕃舶去处,大半市易上国及诸岛夷。”
其实,这一古渡在各个朝代的海外交通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狮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洪亚怀讲述道:“明朝时期,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舰队曾停靠在这里。当时,郑和的船队出海经过石湖六胜塔附近洋面,突遇狂风,情况危急,郑和遂下令将‘镇海神针’投入海中,顿时风波平息。”新中国成立后,深藏渡口淤泥中的郑和船队遗留下的铁锚被发现。这根“镇海神针”重达758.3公斤,现由泉州海交馆收藏。
“海丝三宝”耀千年
宋元时期,泉州港迎来“高光时刻”。石狮的“海丝三宝”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北宋初期,泉州港已跻身全国三大海港行列。“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市易”,从太平兴国初的这则诏令可以看出,此时的泉州已和广州、两浙处于同等地位。元祐二年(1087年),北宋朝廷批准户部尚书李常的请求,正式设置泉州市舶司,一段波澜壮阔的泉州海洋对外贸易繁荣岁月也因此拉开了新序幕。
据《诸蕃志》记载:“南宋时期,泉州港对外联系的范围,东起菲律宾群岛,西抵非洲东岸,北至日本和朝鲜,达五十七国,包括整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菲律宾群岛的贝纱和吉贝布,高丽的人参、银、铜、绫布,日本的巨大杉木、罗木等,皆‘解为枋板,以巨舰运至吾泉贸易’。”
“至南宋末年,泉州港逐步走到广州港前面,成为全国海港之首。而位于泉州湾东南岸出海口的石湖港,由于具有天然独特的避风、水深、港阔等海港条件,被推为泉州湾的海港之首。”洪亚怀介绍说,两座灯塔在石狮也相继应运而生。
六胜塔、万寿塔,一座位于石湖码头不远处的金钗山上,一座在石狮海拔最高处——宝盖山上。当这两座塔进入视野,在海上驾驶大船的船员便知道泉州港到了。
六胜塔位于石湖港作业区旁,与林銮渡同属蚶江镇石湖村。这座石塔始建于宋政和初年(1111—1113年),为当时东岳寺的高僧祖慧、宗什和石湖乡绅薛公素共同募资兴建,是中国现存高层石塔建筑年代最早的仿木结构阁楼式花岗岩石塔,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航标塔。据《闽书》载,元释大奎《募缘修塔疏》有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俟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由此可见六胜塔矗立于泉州湾东南岸出海口,白天远洋的航船在数十里外的海面上即可见到此标志性的高塔航标,满足了商船通过台湾海峡进入泉州港的导航需求。
与六胜塔遥相呼应的是位于宝盖山上的万寿塔,又称姑嫂塔、关锁塔。这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石塔,由僧人介殊建造于泉州海洋贸易鼎盛的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因其背靠泉州湾,面对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作用,又叫“关锁塔”,《泉州府志》称其“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之所以还称姑嫂塔,这里有一段故事。据《闽书》载:“姑嫂垒石山巅,登高望断归舟。”关于姑嫂塔的传说,一直流传着多种版本,但故事的梗概均为:闽南天旱,颗粒无收,一男子为生活所迫,下南洋谋生,与亲人约定三年后回乡。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巅,一次次扛来石头,垒石垫足,翘首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肉团聚。转眼三年已到,男子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亲人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把亲人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亲人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双双纵身跃入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在她俩垒石筑台的地方建起这座姑嫂塔。
“虽然姑嫂塔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折射出闽南人早期艰难的生活状态,它是石狮乡人出海打拼的历史见证,也是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李国宏说。
时光辗转,“海丝三宝”完成了历史使命,也迎来了新的“担当”。林銮渡将港口的使命“交给”不远处的泉州港石湖作业区,与六胜塔、万寿塔一同作为世界遗产点,成为石狮的文旅名片,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近年来,石狮在做好遗迹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千年海丝文化,守正创新活态传承,着力打造“宋元中国看泉州 海丝航标看石狮”的文旅IP。以“海丝三宝”为核心,石狮68公里海岸线成为旅游观光廊道,沿线分布着众多网红打卡点。
“大船大港”谱新篇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包容开放的海洋精神深深烙印在石狮这片热土上,“海丝”传奇仍在继续。
古时林銮渡,今日石湖港。近年来,石狮搭乘“一带一路”春风,抢抓RCEP发展机遇,主动融入“丝路海运”,推动古港重振雄风。
去年2月15日,石湖港5号、6号泊位正式投产。这两个10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总长850米,填海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设计年吞吐能力120万标箱,这让石湖港区一举迈入年吞吐能力超300万标箱的大型港口行列。
如今,石湖港车辆穿梭忙碌、万吨货轮往复不停。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从这里出发,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今年3月7日,全球第三大航运巨头——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运营载的重80163吨、可装载6900个标准集装箱的“达飞兰波”轮靠泊石湖港。这是石湖港开港以来靠泊的最大吨位集装箱船舶,177个装满纺织品、瓷砖、五金机电等货物的集装箱搭乘“达飞兰波”轮,从石湖港出发,运往菲律宾、印尼等地。
“这是我装卸过的最大吨位船舶,我当时打起十二分精神操作手柄,紧盯近50米的吊具锁头,把一个个集装箱从码头吊到货轮的货仓中,力求一气呵成,做到稳、准。”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司机王金宝回忆当时的盛况时自豪地说。
每天在桥吊上居高临下,让王金宝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也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1年来港区发生的巨变。不同国籍、不同吨位的大小货轮驶进驶出码头,港区吞吐量逐年上升,码头货场的各色集装箱堆放得高高低低。“我装运的集装箱,有来自印尼、新加坡的,有发往印巴、中东等地区和俄罗斯等国家的。”他说。
6月23日,10艘货轮在石湖港泉州太平洋码头作业,截至当日24时,石湖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达8147标箱,再创历史新高。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石湖港的“朋友圈”越来越广。“石湖港内贸航线连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西南沿海等国内主要港口群,外贸航线可直达中国台湾、香港,以及菲律宾、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中东、俄罗斯、印度、安哥拉等地。”石狮市交通和港口发展局港口发展股股长黄鹏展示了10余年前后的数字:2013年之前,石狮港口外贸航线只有5条;而今,以石湖港为主,外贸航线已增加至20条。他说,石湖港的“朋友圈”还将继续扩大,通过石湖—厦门外贸内支线共享厦门港国际航线资源的模式,全方位融入“丝路海运”发展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继5号、6号泊位建成投产后,石狮正加快推进石湖港作业区7号、8号、9号泊位建设,不断提升石湖港作为泉州中心港区的地位和能级。
当下,石狮正紧紧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主动融入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和泉州市“海丝名城”建设,深入创建全省扩大开放示范区和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枢纽。
“丝路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丝路海运”核心中转区、“丝路文旅”融合发展区……石狮的“海丝”新篇章正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