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建省情 > 八闽习俗
龙年看龙艺
2024-03-01 11:19:21 来源:《福建日报》2024年02月29日 作者: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叶庚成 罗龙海

火树银花不夜天,全城欢腾追龙艺!

24日晚上,龙艺闹元宵大型踩街活动在平和小溪镇举行,长达2公里的踩街队伍在县城各主要街道巡游近4个小时,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

平和县为“中国龙艺之乡”。龙艺是平和县一种特别的民间舞龙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朝,已经传承了400多年。每年春节期间,当地群众都会扛着精心制作的龙艺,穿梭于主要街道,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中以正月十五县城的龙艺踩街活动规模最大。

传承数百年

舞龙,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龙艺,则是一种流行于平和县的特殊舞龙民俗文化活动,世代沿袭,全县15个乡镇均有扎制龙艺的历史。

龙艺一般由龙头、龙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和龙尾的扎制、装饰以及舞蹈动作略同于传统舞龙。

“龙艺的龙段由数十块木质艺板连接而成,每块艺板长约3米、宽约半米,艺板间都有转轴相连。每块艺板由4名壮汉肩抬,称为‘扛艺’。”平和县文化馆馆长何溪源说,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马等模样,并点缀花卉草虫鱼和彩灯,此项工艺称“装艺”。每块艺板上站着一名5至8岁孩童,全部按戏曲人物打扮,称为“艺旦”。

平和县始有龙艺不迟于清初。康熙版《平和县志》中“风土志”记载:民间结采架,选童男靓妆立架上,扮为故事,数人肩之以行,先诣县庭,谓之呈春。

新中国成立前,龙艺活动多由各村村民自办,推一名会首筹办。每户或每两三户负责装扮一节,富裕人家装扮两节、三节不等。装艺的人家不但要出钱,还要出人扛艺,并视扛艺为光彩事。龙艺的节数不一,少则十几节,多则三四十节。

新中国成立后,龙艺活动由集体举办。艺棚的装饰和艺旦的打扮趋于华丽。上世纪70年代,灯光的运用取代原始的火把、灯笼、瓦斯灯,且伴有广播歌曲,场面更为壮观。

每年的元宵节,平和县城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艺闹元宵民俗踩街活动。1986年,九峰镇黄田村制作一条72节的龙艺巡游,是当时全县史上最长的龙艺。2007年元宵节,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侯山宫制作一条近400米、118节的龙艺闹元宵,刷新纪录,当时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8年11月,平和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2016年,平和龙艺跻身省级非遗,侯山宫成为非遗传承点。

龙艺当主角

24日晚,平和县城各主要街道挤满了群众。

“爸爸,我看到龙艺了,好漂亮啊!”在锣鼓喧天中龙艺终于出现了,为了能让女儿一睹龙艺风采,李友明不得不让6岁的女儿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李友明是平和人,在厦门工作,此次是专程带着妻子和孩子赶回平和看龙艺的。

作为龙艺的制作者,李渊财也行进在游行队伍中。“今年的龙艺有两条,共72节!”61岁的李渊财是小溪镇联星村村民,从小练习书法,酷爱工艺美术,年少在部队参军时,几乎包揽了部队里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退役后,他开始接触龙艺扎制,成为远近闻名的龙艺制作师。

“今年的龙艺制作从去年的腊月中旬就开始筹备,因为今年是龙年,在设计时,特地增加了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造型。”李渊财说,其中一条龙艺的龙头增加了自动喷雾装置,一启动,水雾从龙嘴喷出,再经过灯光照射,整条龙活灵活现,腾云驾雾一般;而另一条龙艺的龙段则装扮着各色鲜花和彩灯,随着灯光亮起,五光十色,很是抢眼。

一节一节的龙艺从大家的眼前缓慢游过,上面坐着花枝招展的艺旦,有的骑马,有的撑着一把小雨伞,有的则坐在阁楼中,十分可爱。

李渊财笑着说,两条龙艺需要70名艺旦,消息公布后,很快就收到100多个孩童报名,经过选拔,最后选中70名。

平和人对龙艺有着特殊的情结。春节以来,包括山格、九峰、国强、文峰、南胜、霞寨等10多个乡镇已举办数十场民俗踩街活动,基本上每场均有龙艺出场,而且还是主角。2月26日,正月十七,安厚镇一年一度的龙艺民俗踩街活动闪亮登场,共有8条龙艺同时出场,论数量堪称今年全县之最。

“龙艺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一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特别是在舞美效果、艺旦装扮、宣传内容方面还可以不断创新,让这项传统民俗焕发更闪亮的光芒。”平和县文化馆馆长何溪源说。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