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福建省情 > 八闽习俗
泉州的王爷信仰与送王船习俗
2024-02-20 18:10:06 来源:泉州党史方志网 作者:

在泉州,人们形容一些做事比较权威、且霸道的人,会说这人“真王爷”、“恶得象王爷”,劝诫他人别做坏事,会说“小心被王爷掠去”,可见对“王爷”的敬畏之情早已深入闽南人的血脉。事实上,“王爷”正如妈祖一般,共同构成了闽台沿海民间的两大信仰系统,尤以古晋江县最为突出,山区县则较为少见,有“王爷不入永春”的说法。


8_缩小大小.jpg


古时的闽台地区由于开发较为滞后,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瘴疠瘟疫横行,天灾水患不断,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很大威胁,这些灾祸都被民间归为邪魔作祟。最早,“王爷”指代的是疫鬼、瘟神,人们慑于其威,便敬称其为“某王爷”“某千岁”“某阿爷”,“王爷”即男性鬼神的通称。早期的王爷形象因受“瘟神”说的影响,多仿照戏曲里净角、丑角的面谱作艺术加工,面相凶恶。

后来封建宗法社会日渐成熟,民间自建祀神的祠庙,往往被具有正统思想的士大夫们斥之为“淫祠”,并严加取缔。百姓为了保全这些祠庙和自己的信仰,便不约而同地选择历史名人,来“命名”对应姓氏的“某王爷”,例如名将李大亮是为李王爷、郭子仪是为郭王爷、泉州知府叶适是为叶王爷等。他们多为各姓氏公认的早期先祖,或在统一国家、抵御外族侵略中献身的忠烈义士,再或是有益民众、受到敬仰的忠臣清官等。

自此,王爷神已由无姓无名的凶鬼瘟神和有姓无名的“某王爷”演化为有姓有名的历史名人(正神),成为宗族祖先神、村社保护神。其职能也相应转变为“代天巡狩”,负有查察四方、赏善罚恶、驱疫送瘟、消灾赐福、保境安民的职责。现在见到的王爷神偶像,通常面貌威严,多是锦袍玉带的文官和顶盔贯甲的武将形象。据考证,在整个闽南地区,被称作王爷的神明多达360多位。

王爷神的神事活动,统称“贡王”,包括祭祀、做王醮(送王船、割香)。每个宫庙、每尊王爷都有各自的神诞日(俗称佛生日),如若一殿奉祀若干尊王爷的,通常在主神的诞辰日举行庆典。贡王的祭品也有讲究,熟品需用全牲,如全鱼、全鸡、全猪羊,象征王爷神格高,是为正神。

 特别隆重的,则用生牲,即活的鸡鸭、猪羊,泉郡富美宫至今仍保留“献以生羊”之俗,祭羊不杀而放生,称“神羊”。到晚上,则搬演酬神戏。平日有求于王爷时,不论做生意、建房、生病、儿女婚事,抑或寿庆,都会备好牲礼到宫庙敬奉王爷。信众与王爷的“交流”一般依靠卜筊杯、抽签诗,或通过宫庙里的乩童进行。

王醮通常三到四年做一次,逢灾患之年则当即举行,最典型的仪式是“送王爷船(彩船)”,其次是“割香”。在泉州,王醮往往办得十分隆重,百姓争相筹集资金,设醮大傩,放船出海。

旧时每造一条王爷船,都要举行多次祭祀,诸如聘请师傅、择定开工、安放神位、下水时辰等等,都须在王爷神像前扶乩或卜筊来决定,谁也不敢任意变动。王船一般长二三丈,供三、五、七单数位王爷,两旁插有大牌、凉伞、彩旗和刀枪剑戟等兵器。神座前陈列案桌,供奉祭品,后仓装有柴米油盐和药材、布料等日常生活用品。需注意的是,送王船仪式并非将王爷视作瘟神礼送出境,而是由其担任驱送疫鬼前往无人之境的将领。

每逢王船下水,沿途必是大锣大鼓,万千信众高举香火恭送,有的手执扫把在前,象征性地为王爷扫街,犹如百姓送别清官,却又保留着“送瘟神”的原始遗风,严禁小孩观看,怕魂魄被王爷公带上船去。

身强力壮的青壮年排在两侧,用肩膀托起王船,据说扛船后将更加健壮,讨海之人也必定一帆风顺。王船下水后,先由佩带符箓的水手驾驶出海口,在海滩停泊,择定方向,水手随后焚化符箓祷告,离船上岸,任凭王船随风逐浪而去,意即驱送瘟疫出境。此外,将王船焚毁于海边也是送王船的形式之一,被称作“游天河”或“王船化吉”。

王船顺海潮漂流,澎湖往往是中转站,据《澎湖厅志》记载,“王船偶游至港,船中虚无一人,自能转舵入口……故民间相惊以为神,曰:‘王船至矣!’则举国若狂,聚众鸠钱,设席祀王……”多数王船沉没于台湾海峡的风浪之中,极少数则漂流至台湾,台南、云林、嘉义、台中等地均收到过泉州宫庙送出的王船。当地百姓或将王船送走,或立庙祭祀,使其留下以护佑保庇民众,称作“接王船”。据统计,台湾的王爷庙数量仅次于福德正神(土地公),而位列妈祖、关帝、保生大帝等神明之前,遍布全台乡镇。

送王船最早可追溯到泉州的抗倭名将俞大猷,于明嘉靖十三年作《驱疫文》,在金门岛送瘟驱疫。台湾《诸罗县志》还曾记载:“昔有荷兰人,夜遇船于海洋,疑为贼艘,击炮攻击,往来闪烁。至天明,望见满船皆纸糊神像,众大骇,不数日疫死过半。”      

至今,人们举行送王船仪式,目的已不再是驱逐瘟疫,而是希望通过这一祭典祈求国泰民安。2020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泉州,最著名的铺境王爷神,当数城南富美宫的萧王爷了。萧望之,西汉太子太傅,系著名的儒臣,因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又是有名的孝子,遂被民间尊崇为楷模。因上奏陈述宦官专政之弊病,得罪了权宦,屡遭诬陷,性格刚直的萧望之不愿受辱,愤而自尽,死后皇帝才追悔莫及,朝野自此被宦官专横把持,西汉王朝也日渐衰微。

富美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主祀萧望之,配祀张巡、许远和廿四司王爷,共二十七尊,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两岸王爷信仰的发祥地,历史上曾设有专用于制造王船的作坊,五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民间传说萧王爷每每显灵于临江临海处,泉州人便多在临水处祭祀萧王爷,举行送王船仪式,此外,富美宫还有独特的“放生公羊”和“向神借钱”祭祀习俗。据统计,全台计有大小两千多处王爷分灵,仅泉郡富美宫的萧王爷分灵在台湾就有七百多处分坛。

奉祀张巡、许远(双忠、文武二尊王)的庙宇,泉州最多。张巡、许远系唐代著名爱国将领,安禄山叛乱时,共同率领军民坚守军事要地睢阳,被围困数月,其间,张巡杀妾以食士卒。睢阳城陷落后,张巡、许远与诸将坚贞不屈,遭到杀害,二人坚守孤城的壮举为保障唐王朝的江淮安全、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关键作用。泉州人感念二人忠义,有不少铺境把两位尊王作为铺境保护神,如通天宫(鲤城通天巷)、通津宫(鲤城三堡街)、延陵宫(鲤城浮桥延陵村)、昭灵宫(洛江罗溪)、忠仁庙(石狮蚶江),以及惠安东部张坑七十多村张姓等,惠北人、崇武人还称张巡为“阿爷公”。

石狮祥芝的斗美宫三王府,主祀池王爷及朱、李二位王爷。相传池王爷生前曾偶遇瘟神,牺牲自己吞服用于散播瘟疫的药包,玉帝感念其为民殉命的壮举,遂敕封他“代天巡狩”。祥芝作为古代泉州主要的造船基地,距台中港仅100多海里,许多飘放到台湾的王船皆出自祥芝工匠之手,斗美澳以其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成为泉州送王船的最佳出发点,三姓王爷遂长期被泉州沿海民众视为航海保护神,威灵十分显赫。

泉州古城铺境所祀王爷,以萧、朱、邢、李、池、吴、范、白、侯、殷、卢、田、姜、耿、纪、苏、魏、薛、狄、郭、雷、李、封、宋、高、郑、范、包、叶、徐、沐、罗、谭、方、马、潘三十六尊最为著名,晋江深沪镇海宫、龙湖丁王府宫、惠安崇武五峰王爷宫等王爷宫庙,在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