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春秋 > 新中国
刘玉水:“荷校不成死不休”
2024-02-20 17:57:15 来源:泉州党史方志网 作者:

1893年,刘玉水出生于惠安东岭镇荷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善裁缝。年少时,刘玉水就随父亲客居厦门集美,在陈嘉庚家族的惕斋塾馆就读。1912年,出洋到新加坡,最开始在布店当店员,后来被陈嘉庚相中到其公司任职。由于他品性纯良,工作勤奋细致,能力很快显露出来,不久就被委任为公司经理。


3_缩小大小.jpg

刘玉水(左一)与陈嘉庚合影


1922年,刘玉水返乡省亲,目睹家乡百业凋敝、民生艰困,村中少年多早早失学,有的赤身露体在泥水里抓“土溜”,让他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遂决定在家乡兴办新学,当即商议将村中私塾改为学堂,定校名为“荷山学校”,“慎毅”为校训。

此后几年,仅是普通经理人的刘玉水硬是从些微月薪中挤出办学经费,勉力支撑新生的荷山学校,甚至到了标会告贷的地步。年轻的刘玉水不但没有屈服于现状,相反,兴学的意志更加笃定。最拮据的时候,刘玉水不得不向陈嘉庚求援,受到了陈嘉庚“以实业作为办学后盾”的教诲,遂立下“荷校不成死不休”的誓言,以此为座右铭不时警策自己。

后来,刘玉水顺应时势,来到马来西亚槟榔屿独自创业,后创办了大成橡胶公司。通过不断开拓,刘玉水的橡胶业务遍布马六甲海峡和印尼等地,很快成为星、马有名的胶业巨子。由于刘玉水为人秉性刚正,待人诚恳谦恭,乐于相帮,因而在槟城华人社会享有极高声誉,曾出任槟城阅书报社、《光华日报》、橡胶公会、惠安公会等侨团的主要负责人,利用自身的财力和影响倾力支持华文教育。

七七事变发生后,刘玉水心系祖国,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组织起南侨筹赈总会槟城分会,领导团结各爱国侨团,联络工、农、商、学各界同胞支援祖国抗战,并带头捐献巨金、购置巨额爱国公债,积极宣传抵制日货,声讨打击日寇的走狗帮凶,一时间声势浩大,震动了整个槟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刘玉水在槟城的所有资产全被没收,只得举家逃亡。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只身冒险赶赴星州,协助陈嘉庚领导地方抗战,被推举为抗敌总务部副部长。在日寇日夜侦查追捕下,刘玉水几经生死考验,始终陪护陈嘉庚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恢复了事业的刘玉水第一时间筹措资金,在家乡复办荷山小学校舍,并派次子回乡主持建校事宜。1950年,他进一步决定开办荷山中学,邀请陈村牧任荷山中学董事长,并增拨大笔款项在附近乡村兴建东岭、净峰、延寿、潘湖、燎原、西埔六所小学,让周边贫困的农家、渔家子弟也能减免学费就近入学,实现让穷孩子读得起书的愿望。在50年代,荷山中学与集美中学、国光中学并称为闽南三大侨校,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荷山学村,声名远扬中外。自此以后,惠东这片土地上“丹桂飘香,琅琅书声和浪声;白鹤翩跹,阵阵松风熏学风。”

尽管受事业波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刘玉水捐资助学的宏伟愿景屡遭挫折,但直至60年代,刘玉水前前后后投入办学的资金仍达百万元以上(当年的价值堪比万两黄金),建筑各校校舍2.3万平方米,还带动起一阵爱国华侨返乡兴办公益的热潮。无论投资创业还是救亡图存,刘玉水始终视陈嘉庚先生为懿范,常常自豪地向人转述嘉庚先生的话语:“吾人意欲存于世界,必先兴教育而后实业”“国家存在,而后国民乃有幸福可言”等等,激励他冲破重重阻碍实现办学梦想。


4_缩小大小.jpg


1972年,刘玉水先生在槟城逝世,用倾其所有慷慨捐输的一生兑现了掷地有声的誓言。福建省人民政府为表彰刘玉水杰出的贡献,特授予金质奖章一枚、乐育英才奖匾一面。在他的感召影响下,家族的二代、三代成员以及广大校友乡贤接过薪炬,纷纷献谋献策、捐资捐物,踊跃加入到建设家乡、建设百年名校的宏伟事业中来。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