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溯源莆田的澳门妈祖阁
2024-02-19 14:03:28 来源:《福建日报》2023.8.1 作者:李湖江

澳门妈祖阁享有盛名,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来观光朝拜的游客、信众络绎不绝。

吉宏忠主编《道教大辞典》指出它是中国澳门地区的一所道教宫观,“位于澳门半岛西南端。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据《澳门妈祖阁五百年纪念碑记》称:‘澳门初为渔港,泉漳人士莅止懋迁,聚居成落,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创建妈祖阁。’初建时仅有茅舍数间,后逐一增建,包括弘仁殿、詹顼亭、正觉禅林、观音阁四座主要建筑,其中最古老的弘仁殿建成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石殿门梁刻有‘神山第一’,题款为‘明万历乙巳年(1605年)德字街众商建’。与莲峰庙、普济禅院合称‘澳门三大古庙之一’。1988年2月8日,妈祖阁天后殿遭火毁,铜钟亦被烧熔,但木雕天后神像却无损,堪称奇迹。每年农历除夕晚,澳门市民赴妈祖阁上香祈福”。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当地民众十分重视的天后诞辰,在这个日子到妈祖阁进香是非常重要的活动。蔡珮玲主编《口述历史四·从头戏说澳门的水上人家》介绍:“澳门渔民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之日,会带备祭祀品前往妈阁庙烧香祈福,求天后保佑平安顺利。庙前空地则搭棚上演神功戏,十分热闹。神功戏至今已上演了100多年,神功戏既酬神,又娱乐大众。”可见,澳门妈祖阁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老百姓的世俗生活之中。

澳门妈祖阁也见证过重大历史事件。1839年6月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要求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签下保证书,义律拒签转赴澳门躲避,而澳葡当局遵守林则徐的指令驱逐了义律。1839年9月3日,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在澳门视察了大三巴、妈祖阁、莲峰庙以及各处炮台。画家郭北平曾据此事件创作巨幅油画《林则徐视察澳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有其复制件图片。从油画中可以看到,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行站在妈祖阁正门前眺望前方,两旁的楹联“德周化宇,泽润生民”隐约可见。

澳门妈祖阁是文化的载体,门柱上的楹联、摩崖石刻上的诗词焕发着熠熠华彩。大殿正面门额上题“万派朝宗”四字,门额上方采用剔地起突工艺雕刻有麒麟、锦鸡、太湖石、梅花等吉祥物。两旁楹联为:“春风静,秋水明,贡士波臣,知中国有圣人伊母也力;海日红,江天碧,楼船凫艘,涉大川如平地唯德之休。”该联赞叹妈祖的功劳与美德,唯“伊母也力”四字不易理解。

在福州和闽东方言中,“伊母”是大妈的意思,表示年长的女性。而在长汀方言中,“也力”指代母亲。长汀人将妈祖称为“妈祖娭哩”,称妈祖神像为“妈祖娭哩菩萨”。可见,“伊母也力”应是基于福建各地方言的一种混合型方言,就是指代妈祖,更形象地说就是指像老母亲一样保佑、照顾、关爱众生的妈祖。

妈祖阁的楹联体现了澳门与福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联系。正殿楹联为:“显迹湄洲山,三十六天齐胜概;流芳东粤甸,百千万载壮威光。”联语中直接点出了妈祖最初是在湄洲山显迹拯救苍生,强调了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正殿后方的弘仁殿楹联为“圣德流光莆田福曜,神山挺秀镜海恩波”。该联指出妈祖林默的出生地在福建莆田。在妈祖太后殿有一块“后德汪洋”的匾额,系妈祖阁重建之时,由漳州、泉州、潮州三地的值理会当年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值理、候补值理、监理会主席、监理会副主席、监理、候补监理等12人共同献立。殿前楹联“天道本无私诸君到此恭求善事须行一二件,后德甚显灵小子曾来祷告神签明示两三番”,其意在劝善。福建与澳门两地的妈祖庙以分香分灵和谒祖进香的方式保持神缘上的联系。

妈祖阁的摩崖石刻中有多幅作品,署名张玉堂。张玉堂(1794—1870年),字翰生,号应麟,广东归善县人,曾担任香山右营都司、大鹏协副将等职务,还曾代理水师提督修整虎门炮台。他文武双全,著有《公余闲咏》,为清末知名书法家。妈祖阁内巨大的摩崖石刻“名岩”二字就是他题写的,落款为“戊午(1858年)冬日香山玉堂张应麟书”。

还有两处题诗,其一在妈祖阁后山,诗曰:“何须仙岛觅蓬莱,海觉天然古刹开。奇石欲浮濠镜去,慈云常拥鲎帆来。莲花涌座承甘露,榕树幡崖荫玉台。谁向名山留妙笔,淋漓泼墨破苍苔。”诗中张玉堂把妈祖阁所在地比作风光奇绝的蓬莱岛,观此胜景不由得产生出吟诗作词的雅兴。该诗作于道光癸卯小春,即1843年。其二诗曰:“鱼龙朝阙处,胜地着声灵。玉树遍岩翠,莲峰浮海青。苔侵三径石,竹绕半山亭。更上层峦望,推波入杳冥。”此诗对妈祖阁景物的描写朴实无华,却进入了更加空冥的境界。落款为“和致远西将军题壁原韵,道光癸卯三秋,张玉堂书”。说明作于1843年秋天。可以想见,张玉堂是妈祖阁的常客,他不但喜爱这里的风景,而且将此地当成了自己的精神皈依之处。

妈祖阁的摩崖石刻留下许多名士之作,如有清乾隆年间澳门诗人赵同义(1700—1764年)的作品《腊月登海觉寺》:“地尽东南水一湾,嵌空奇石阙禅关。虎门雪送千帆白,鸡颈轮升万壑般。回磴人拖单齿屐,摩崖谁勒有名山。此来不觉春归早,笑指梅花试一攀。”此诗前半部分着笔于水、石、雪、壑,重在写景,后半部分则描写人在此情景中的闲适感,最后一句颇有禅意。诗题中的“海觉寺”是澳门妈祖阁的原名之一。落款“里人镜江赵同义稿,道光戊子(1828年)小阳春孙允箐谨识上石”,说明诗为赵同义所作,但刻诗的人是他的孙子赵允箐。赵允箐曾与其父赵元辂共同创办澳门最早的私塾,父子两人均有才华同为清朝举人,父子登科传为美谈。

摩崖石刻也有一些诗作故意不留姓名,或者留个假名。如这首诗:“古木涵江影,峰奇拏石亭。鱼龙沾佛法,鸟雀带仙灵。小镜云磨碧,山屏雨洗青。莲花开世界,烟霭遍南冥。”其落款为“布衣”,也没有具体时间,显然作者不想告诉世人真实的名字,但又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流传下来,权借“布衣”之名为名。

摩崖石刻中还有一幅别致的福船图,旁书“利涉大川”四字,语出《涣·彖传》“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代表履险如夷的含义。古代的福船与妈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映了渔民的生活习俗,也体现了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