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艺术特展,让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郭应麟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失踪者”,他的三幅油画作品一经展出,就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缘此,郭应麟赤子艺术家的形象开始浮现,他人生的过往亦引发了我们深切的瞩目。
历史的因缘际会,他的名字和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彼时印尼沦陷、日军拉网搜查之时,嘉庚先生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之际,如果没有郭应麟夫妇的倾命相救,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郭应麟1898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6岁丧母后父亲将他带回国内。1918年,他成为新式集美中学1组学生,肄业后赴菲律宾谋生,任教于马尼拉中西小学。1928年,郭应麟登上驶向法国的客轮,开启了长达5年的留学生涯。
1932年学成归国后任教集美中学,其间主持师范艺术科科务,建立学校美术馆并担任馆长。他带领学校师生在抗战的艰苦年代创办报纸,留在集美中学校史上的《血花日报》是配合当时宣传和斗争的呕心沥血之作。作为美术主任,郭应麟对报纸中的“论著”“国际时事讲座”“读者园地”等专栏的栏名和题目进行专门设计,制作十分讲究。1937年因战争成为华侨,弃艺从商。1961年因心脏病突发,客死印尼。
目前,我们能够掌握的较早的关于郭应麟生平介绍的文献,主要来源于当年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同学著述。谢投八先生在《画家郭应麟小史》记述:1930年4月,郭应麟加入美专正式生考试(此种考试一年一度,选录极严,不论参加者多至若干,总以前十五名轮选,由十六名到六十名则为暂时正式生,期以一年,期到取消),落选后自是倍加努力。翌年第二次与试获选,乃为该校永久正式生。同年6月加入校中有奖炭画竞试,又以名列第五得一奖状,“中国学生在该校之得奖状者,以郭君为第一人”。
1932年,《商报画刊》上还选登了他的炭画《雕像》、油画《花卉》《静物》《风景》《人体》等多幅画作。这些作品均反映出作者严谨规范、极其扎实的绘画功底。求学期间,他热衷于临摹世界油画名作,至于其临摹的艺术水平,让耄耋之年的黄永玉先生对孩童时期的所见仍记忆犹新。作为近代西画教育的先驱者和践行者,郭应麟对福建写实画风的形成及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郭应麟离开法国回到厦门后,还兼任厦门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教师。厦门美专重视品德教育,师生们都怀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抗战爆发后,厦门美专成立抗日救国会,并出版《抗日画报》直至日本占领厦门。郭应麟在此段时期,开风起之先,增设绘画教研室,登报公开征雇模特儿,进行模型的研究。开设的课程有模型人体、静物风景图案、国画、艺术教育学、色彩学等,郭应麟和赵素、林学大、郭明盘、钟鸣世、吴怀椿任教,面向社会,服务群众。此外,还多次举办画展,对推广美育贡献颇多。
1935年,林克恭从欧洲返回鼓浪屿,继任厦门美专第二任校长,聘郭应麟继续留校任教。在此期间,郭应麟从事木炭画、油画、法文的教学,在专业理论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同周碧初、谢投八、林子白等一代先驱,共同筑起八闽大地美术教育的坚实地基。厦门美专培养的人才,分布在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一带,对海内外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影响不可估量。
抗战爆发后,郭应麟全家避难南洋,1938年3月出任南洋美术专科学校美术教员,默默地奉献了3年的青春岁月,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开枝散叶奉献一己之力。
1942年,嘉庚先生离开新加坡前往爪哇岛避难。郭应麟夫妇临危受命,开启了保护校主的艰难历程。在此期间险象环生,嘉庚先生历经劫难而后生。3年当中,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先生凭记忆撰写了华侨史上的传世之作《南侨回忆录》。离别之际,嘉庚先生为保险起见,誊抄一份将之托付给了郭应麟夫妇。此后,夫人林翠锦把10册《南侨回忆录》手稿装进一个大玻璃瓶封好,埋在自家后花园的树下。郭家一直悉心保存着校主的手稿,并于1982年辗转将之交给了集美学校委员会。如今,这部手稿已成为陈嘉庚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晚年的郭应麟重拾画笔,倾心创作,积极参与印尼华侨美术活动,并于1951年前往北京参加画展,回馈社会,成为一代风范。1956年6月,和李曼峰、叶泰华、张乙鸥、凌南隆、温悲鸥、庄占辉、黎曼雄等十位画家组织了“印华美工团”来祖国访问,郭应麟任代表团副团长。同年10月,代表团一行在北京北海公园道宁斋举办了印度尼西亚华侨美工团作品展览会,共展出10名团员的140余件作品,郭应麟有3幅油画作品参展,分别是《鸡蛋》《巴黎罗佛尔美术馆维纳斯陈列室》《花》。这次展览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美术团体第一次回国举行的展览会。
很长一段时间,学界对郭应麟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不多的文献上,很难将艺术家的作品展现在公众面前,使之成为中国近现代油画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失踪者”。留在福建省档案馆的资料表明:1937年,12岁的黄永玉从凤凰小城来到集美学村,和从法国毕业归国的美术老师郭应麟相遇。他和当时的一批优秀教员共同给了黄永玉颇多艺术指导,引领他走进艺术殿堂,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留下丹青墨迹。
正如目前研究郭应麟的学者、安徽省博物馆的董松所言:“他在厦门美专和南洋美专的教育实践和美术创作需要进一步研究,他在印尼美术活动的事实需要搞清楚,他对当地美术的影响也需要从印尼现代美术发展的角度来更多观照,这些对于研究福建美术史、东南亚华人艺术史以及福建和南洋地区的美术互动都将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郭应麟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艺术生涯几经沉浮,时刻不忘故里的拳拳深情,在我们的心中构建起一个立体丰富的赤子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如今位于鼓浪屿虎头山、依山面海的郭家老屋依然屹立,从鼓浪屿走出来的赤子艺术家郭应麟一生心系祖国,默默奉献,成为嘉庚诚毅精神的最佳诠释者。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