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左宗棠诞辰210周年。这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大人物,不仅创办福州马尾船政,开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还收复新疆,夺回大片国土。而这,都是秉承他的福州恩师林则徐的嘱托。
左宗棠是湖南人,一生却和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逝世。在福州南公园,人们建起左宗棠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作为对两位民族英雄最好的纪念。
一面之缘,林则徐托付重任
林则徐,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虎门销烟”的壮举为世人所熟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成为激励后世子孙的精神支柱。
左宗棠是福州马尾船政的创办者,又为华夏夺回六分之一国土,被梁启超誉为“五百年以来第一伟人”。
林则徐与左宗棠,原未谋面,但英雄惜英雄。一场湘江夜话,促成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福州人林则徐与湖南人左宗棠的故事,得从道光二十八年(1848)说起。
这一年,林则徐从新疆戍边归来不久,被任命为云贵总督,赴任途经湖南。长沙好友胡林翼极力向他推荐一位名叫左宗棠的湖南士子,说他是“湘中士类第一”。
由于事出匆忙,林则徐没能和左宗棠见上面。两年后,林则徐告病还乡,又一次途经长沙,终于和左宗棠见上面。
两人约定在湘江上林则徐乘坐的船上见面。在江风吹浪的湘江之夜,神交已久但素不相识的两人,相逢畅饮,放怀恳谈。林则徐对这位三十七岁的布衣秀士,“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期许良厚。左宗棠对这位六十五岁的前辈名臣,视为“天人”,崇重逾常。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情趣,填补了他们年龄和身份悬殊的鸿沟。两人秉烛而谈直至天明,话题集中在“海防”与“塞防”两大主题。
林则徐向左宗棠出示一大摞译稿与图片,说在广东禁烟期间,自己就曾组织十多位译手幕僚,专事翻译外国文献资料,内容包括地理、文化、风情、科技和政治法律,准备结集出版(后由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他还透露,自己晚年的心愿是卸甲回乡,办西式学校,为国家建立水师奠定基础。
谈及“塞防”,林则徐就将自己在新疆收集的地图、文书资料悉数交给左宗棠,希望他将来在治疆时,能有大作为。他勉励左宗棠要像诸葛武侯那样,从外敌手中收复汉家疆土。
湘江夜话,两位伟人匆匆一遇,无意间埋下了许多历史定数。
赴任福州,完成恩师遗愿
偶见一面,左宗棠与林则徐的缘分尚未结束。他与福州的缘分,也刚刚开启。
1850年,林则徐不幸去世。临终前,他命次子聪彝代书,向咸丰皇帝举荐左宗棠,称其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左宗棠骤闻噩耗,失声痛哭,而后全身心地投入林则徐未竟的事业中。
同治五年(1866),即湘江夜话十多年后,左宗棠以闽浙总督的身份来到福州,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恩师林则徐的家乡。
他在福州新美里(如今为黄巷)设立正谊书局,重刊《正谊堂全书》以教化生徒;在凤池书院(今福一中初中部)考察时,写下“景行维贤”匾额,以训勉师生。他为改革不良风俗,作《谕闽六禁》,不准人民开场聚赌并械斗等;在耿王庄(今之南公园)设立“桑棉局”,办起缫丝厂、纺织厂,重塑“丝城”形象,再现“彩缎光华”。
福州是滨海之城,左宗棠在这里,更加坚定要完成恩师关于建设海防的嘱托,决意兴办海军学堂和制造船只,以巩固国家海防力量。
奏议迅速得到朝廷批准,左宗棠找到法国人日意格等人帮助招募教员,并在马尾山下选址,购地200亩,准备建筑造船厂。并决定设立“求是堂艺局”(即技工学校),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
一切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然而,彼时西北告急,朝廷催促左宗棠赴西北靖边。左宗棠处在两难之中,忧心如焚。实业兴邦和新疆靖边都是恩师林则徐的嘱托,事涉民族大义,然而却分身乏术。关键时刻,左宗棠想到一个人——回榕丁忧的江西巡抚、林则徐女婿沈葆桢。
左宗棠三次来到福州三坊七巷宫巷11号,诚邀沈葆桢出山,留下“三顾宫巷”的佳话。他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沈葆桢,后者同意担任总理船政大臣,接手兴办船政事务。由此,中国近代海军摇篮诞生了。
重回福州,重视台湾防务
1884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重回福州,为的是处理中法马江海战事务。
同年十月二十七日,左宗棠抵达福州,全城官员聚集在洪山桥接官亭迎接,士绅和老百姓则在浙绍会馆迎候。据记载,当时盛况空前,一路所过之处,街坊店铺,都摆设香案,放炮燃香;全城人士扶老携幼,争先快睹者,以数万计。
回到福州之前,左宗棠带着林则徐给他的边疆资料,完成了恩师嘱托。他治理西北时,禁种罂粟,禁运鸦片,指挥军队兴修水利、开凿坎儿井、种桑、种稻,都是遵从了林则徐的建议。
左宗棠一到福州,便来到林则徐墓前,向师尊汇报平定新疆的喜讯,以战功告慰英灵。他在福州积极布防,组织东渡台湾,抵抗法国侵略军。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台湾宝岛的长治久安,在病榻上疏奏请台湾设立行省,并推举福建巡抚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
清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五日晚,左宗棠在皇华馆行营(现福州三中附近)去世。终年74岁。
“数千里荡节复临,山重水复,半壁东南资保障;亿万姓轺车争拥,风清霜肃,十闽上下仰声威。”——福州人民用挽联寄托对左宗棠的无尽哀思。左宗棠以自己的行动赢得福州百姓的爱戴,实践对恩师的承诺;而林则徐也以自己的独到眼光,成就了左文襄公的万世英名。
如今,在福州澳门路的林则徐纪念馆南面,一座占地面积680平方米的左宗棠纪念馆修葺一新,展示他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他在福建、福州的事迹与贡献。
“现在福州北有林则徐纪念馆,南有左宗棠纪念馆,遥相呼应,这是对两位民族英雄的最好纪念。”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一直关注着左宗棠与林则徐。在他看来,两位民族英雄的交往,是民族和国家的幸事,也激励着当下国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