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18-12-10 10:51:00 来源: 作者:记者 户华为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2018-12/10/06/p17_b.jpg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2018-12/10/06/p65_b.jpg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1/20181210/1544385052886_1.jpg

内蒙古自治区机械化收割队在收割小麦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1/20181210/1544385104569_1.jpg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模型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1/20181210/1544385149746_1.jpg

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2018-12/10/06/3065316_masx_1544180437620_b.jpg

http://epaper.gmw.cn/gmrb/images/1/20181210/1544385482167_1.jpg

40年风云激荡,40年铸就辉煌。1978年,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思想冰封的解冻、农村改革之船的起航、经济特区的实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事实雄辩地证明,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将一个伟大国度40年的沧桑巨变,载入人类文明的光辉史册,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年,对于经历了重重磨难的中国来说,注定面临着历史的抉择。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喜讯令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而另一方面,“左”的思想的长期影响和“两个凡是”的禁锢依然像无形的绳索,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等待凭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长队,几亿人单调的绿、蓝、灰,一批批幸运儿重新回到久违的课堂……焦虑与纠结、希望与昂扬,共同构成了那个初春的景象。

如果调转镜头,1978年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模样?这时候,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在英国诞生,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正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韩国、新加坡基本实现了经济起飞,就连“上帝只给了太阳和水”的瑞士,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让初出国门的领导人与各界代表无不忧心扼腕。

徘徊在十字路口,一个沉重的问号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中国向何处去?或者在僵化的体制内继续走下去,其结果是人民难以摆脱匮乏的物质文化生活,国家无法追赶世界现代化浪潮;或者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杀出一条血路”,其结果是摸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使人民走向富裕,让社会主义获得生机与活力。

力量因蓄积而磅礴。511日,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当天新华社全文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文章受到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充分肯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反映党心民心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大幕,犹如隆冬里的阵阵惊雷,给人民带来一场期盼已久的思想春雨。

历史定格在这一刻。1218日至22日,北京京西宾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决定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它聚焦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而在此之前,一次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刚刚落幕。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已经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好了主题报告,成了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

历史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回眸这场盛会时,许多人不约而同想起了遵义会议:千钧一发、攸关生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97812月的一个寒夜,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同黑夜中划着火柴,映亮了时代的天际。农村经济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实施农业“大包干”,得民心、顺民意、看得见、摸得着,在全国迅速展开。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适合农村生产实际的生产方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深圳莲花山,一尊伟人塑像高高矗立,用深邃的目光凝望着山下那片热土……19794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广东省委向中央提出允许广东先走一步,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开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邓小平当即表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这一崭新事物在古老大地宣告诞生。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大军火速集结,艰辛拓荒:两天半建起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名扬天下,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响彻大地。

擘画既定,阔步前行,一股股强大的改革气旋喷涌而出。特区的生命力很快迸发,几年时间,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高楼林立、气象万千的现代化城市。邓小平视察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1984年,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1988年,海南正式改制为省并划定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904月,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到沿边、沿江地带和内陆地区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中国共产党在每届的三中全会上,推出一个个事关宏观战略的重大决策。1984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3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起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投资、住房等方面的改革渐次推进,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开始形成……市场经济势如破竹,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刻印着新的神州气象。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与火热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性时代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思想理论指引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推进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8年隆冬时节,国家博物馆门前,“伟大的变革”五个大字巍然矗立。初冬的寒意,并没有影响各地赶来的观众们的热情。大家满怀喜悦地来到这里排起长队,从“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寻找发展的印记。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将40载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画卷般呈现在眼前,从这里读到的国家发展的壮丽史诗激发着观众们的逐梦豪情。

闯新路,开新局,谋新篇。过去,中国的许多改革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创造,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深化,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富,对于改革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顶层设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理想追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历史眼光。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4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回望40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鲜亮的底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上升到“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高度,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海南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大江奔流共建黄金经济带、上海对标一流卓越城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从养老到医疗,从教育到就业,从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业……一系列改革举措精准出击,始终向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迈进。

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新号角。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在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南粤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誓言,也吹响了通过新时代改革开放造福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