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年砺志拼搏 宁德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8-11-29 10:29:00 来源: 作者:中共宁德市委党史研究室

近五年(20122016)是宁德发展史上不平凡且具有特殊意义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和交织叠加的困难压力,宁德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和“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深入实施“环三”规划,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建设,较好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宁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五年实践,走出了科学发展的宁德路子。承载习近平总书记“加快跨越式发展”和省里“打造福建新增长极”的殷切期望,承续“环三”规划,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宁德发展的坐标定位、实施“环三”规划的具体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五年来,这一思路从清晰蓝图到创新实践,已经在全市上下凝聚了广泛共识,形成了统一行动,结出了丰硕成果。在此引领下,宁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步伐越迈越坚实。

五年实干,干出了后发追赶的宁德效应。围绕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与全省发展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和“在海西发展格局位次前移”两个力争目标,坚持以更高追求谋划发展,以更高标准推进工作,创下了“十二五”前四年经济年均增速全省第一的发展速度,而且在全省格局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移一位,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前移两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值前移三位。综合实力晋位升级,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不仅体现了宁德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展示了闽东人民不甘落后的昂扬士气,而且给宁德争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项目倾斜和舆论关注。

五年探索,增创了体制机制的宁德优势。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蹄疾步稳、重点突破,率全省乃至全国之先展开一系列探索实践。围绕推进三都澳开放开发,创造性提出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构想,不等不靠推进建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肯定和军地各方大力支持,成为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的全省首个“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围绕优化环境、激活主体,集中两年时间,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基本不再直接履行一般性行政审批职能;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重组国投、交投、城建三大融资平台。围绕保障民生、服务群众,稳妥推进医药卫生、扶贫开发、农村金融等体制改革,分级诊疗试点、“海云工程”走在全国前列,新组建宁德市医院和闽东医院两大医疗集团进入实质性运转,屏南金融扶贫在全省复制推广,古田成为全省唯一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双试点县,领导干部接访、蕉城“海上枫桥”、霞浦“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等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宁德发展迸发出强劲活力。

五年攻坚,创造了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责任制”,大力推行“664”工作方法,深入实施民族村精准帮扶“六项行动”,并坚持每年出台一批“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将市本级新增财力80%用于扶贫开发,以更强的领导力量、更实的工作举措和更完善的推进机制,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年实现8.8万贫困低收入人口脱贫,完成11.3万人造福工程搬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市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以总结推广宁德经验为主题的全国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上,汪洋同志把“宁德模式”誉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

五年磨砺,树立了干事创业的宁德形象。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困扰加重,但宁德市始终科学应对、精准发力,通过“下责任状、晒成绩单”,逐月逐季分析调度,开展拉练检查、现场观摩,深入基层把脉发展,以“钉钉子”的精神破解难题,使宁德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尽管要素制约持续趋紧,项目推进难度增加,但宁德市大力推行“首席责任人”“五个一”“六比六看”和重奖问责工作机制,制定实施“路线图”,深入开展劳动竞赛,重点项目建设年年超额完成计划,并创下铜精矿保税仓项目3个月建成投用、湾坞作业区67#万吨级码头6个月建成运营、鼎信系列项目均在18个月内建成投产的“宁德速度”。尽管创业条件依然艰辛,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但宁德市始终坚持“52”“白加黑”“雨加晴”,领导带头、干部跟进、各级响应,满负荷、快节奏、高效率推进工作,使激情创业、务实干事成为全市上下最鲜明的导向。

这五年,是经济总量再造一个宁德的五年。在2012年顺利实现“千百万”奋斗目标的基础上,2015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按现行价与2010年比,除城乡居民收入接近翻一番外,其他均翻一番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7.4亿元,是2010年的2倍;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47.4亿元、104.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3倍、2.6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976.1亿元,是2010年的3.2倍;外贸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9.2亿美元、2.1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4倍、3倍;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6万元、1.2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1.5倍、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近45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6倍。

这五年,是转型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结合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鼎信、联德、宁德新能源、宁德核电、霞浦核电、中铝铜冶炼等一批重大项目高效推进,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冶金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年便可建成全市第一个千亿集群;新能源产业呈现锂离子电池、核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多种能源集聚发展态势,宁德在全省率先迈入“核电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合成革产业率先实现绿色发展,并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合成革产业园。民营经济平稳发展,广生堂药业、三祥新材成功上市。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农村“六位一体”协调推进,千亩以上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宁德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白水洋·鸳鸯溪、太姥山晋级5A旅游景区,福安、古田、屏南成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中心城市加快拓展,主城区建成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成功晋列国家园林城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一批市政设施和景观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3.6%34.3%,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5.73.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福鼎、福安、柘荣、古田、寿宁先后被评为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省级生态县(市、区)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现“县县通高速”、90%乡镇“镇镇通干线”,以及建制村客车、广电、宽带“村村通”。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成果的五年。全市民生项目累计投入628.3亿元,是“十一五”的3.4倍。扶持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1752人,新增城镇就业14.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9万人。“双高普九”提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推进,宁德师院通过学位授予评估;医疗机构新增床位4286张,市医院新院区投入运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完善,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一批文艺精品享誉全省全国,文化产业“六个一”工程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培育形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成功举办第四届市运会,申办第十六届省运会,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升,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五年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4.2万套。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双拥共建得到中央领导肯定,蝉联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综治(平安建设)责任制考评稳居全省前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这五年,是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协调进步的五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创新建立协商民主季谈会平台,各级人大、政府、政协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民主持续扩大,依法治市扎实推进,“六五”普法顺利实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市本级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全国首创“学习大军”网络平台,开辟网络形势政策教育新渠道。突出凝心聚力,增进政治共识,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民主党派、工商联、外事侨务、宁台合作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群团、统计、审计、计生、档案、党史、方志、老龄、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的五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领导班子素质能力不断提升。连续组织党政领导南下北上学习考察,选派干部赴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持续拓展与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校地合作,党员干部视野不断拓宽、观念不断转变。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无会周”“驻村三昼夜三共同”“转提促”“三转一加强”等系列活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好转实。坚持好干部标准,探索完善干部选拔、考核、监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挺纪在前,按照“五抓五看”要求,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治“四风”和“庸政懒政”“为官不为”等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全市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


(资料来源于2016926日中国共产党宁德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闽ICP备20005811号-2)

福建省党史方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
福建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