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炳
唐乾符五年(878),号称“冲天大将军”的黄巢率领10万起义军一路南下,从浙江江山开辟仙霞古道七百里,攻入福建建州(今建瓯),唐政府急令全国乡村“置弓刀鼓板”,以阻黄巢起义军。在这乱世背景下,30岁的陈岩登场,他在黄莲镇(即现在的建宁县)聚集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号称“九龙军”,镇守黄莲镇。
陈岩(848—891),字梦臣,其先祖于西晋为避永嘉之难从中原迁居福建绥城(今建宁县城濉城)。其曾祖父文保官至御使中丞但没留下什么家产,其父未进入仕途,民国版《建宁县志》评价陈岩,“慷慨有智略”。现代版《建宁县志》说其“年少时就志向远大,后逢社会动乱,便想有所作为”。
当时,黄巢起义军从浦城兵分三路,于闽北攻掠崇安、建州、南平等州县,其中建州刺使李乾佑闻风而逃,新任刺史李彦圣也被起义军击毙。后来,起义军直扑福州,其中第三路沿邵武、泰宁向闽西进军,在建宁城东五里处的将屯与九龙军遭遇,败后转攻东南将乐、沙县,沿闽江而下,与第一、二路军合攻福州。
将屯还有个地名叫“巢隔”。县志载是陈岩“率民兵遏黄巢于此,巢军隔绝不能进,故名”。九龙军在将屯的意外胜利,改写了福建的历史。
当黄巢在福州摆庆功宴时,陈岩和他的九龙军却受到朝廷的表彰:“乃置义宁军,以岩为镇将,赐鼓、角、牌、印。”民军成了官军,草民成了将军。
福建观察使韦岫战败弃城而逃。继任福建观察使郑镒无力收复福州,看中了陈岩的实力,便召陈岩率部前来支援收复福州。就在陈岩挥师东进,准备效命疆场时,攻下福州才一个多月的黄巢,又从闽南方向进攻广东,留下少数将士驻守福州,福州守军孤立无援,无心守城,也赶往广东。这样,陈岩率领的义宁军几乎兵不血刃就顺利地收复了福州。
因收复福州有功,朝廷便任命陈岩为福建团练副使兼泉州刺史。左厢都虞侯李连入城后骄横不法,放纵部下为非作歹,闹得民不安生。身为团练副使的陈岩要罚治李连。李连却反叛,率众进攻福州。陈岩领军讨伐平定李连后,声势日盛。郑镒害怕陈岩威逼自己退位,就主动向朝廷上表请求辞职。中和四年(884),朝廷授陈岩为福建观察使。陈岩成为第一位闽籍福建观察使,是福建的最高长官。
陈岩从起兵始至福建观察使,不过六七年间,所经历真正称得上战事的,就是追剿李连一役。当时,许多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割据建独立王国,但陈岩却“终身仁唐”,不搞“独立王国”,是因为“盖其忠义性成,故独全大节”(清代诗人张际亮《重修唐观察使陈公祠堂记》)。
当然,陈岩的大智慧还在于他能“安水火之民”,修复战争中被毁坏的学校、城垣、公府。他任福建观察使八年,时值唐末,社会动乱,而福建在他的统领下,社会却比较安定,百姓过上和谐生活。其间,他举贤任能,礼聘避乱归隐的京师名儒林嵩为团练巡检官,后又任命林嵩为度支使,帮助政府理财节能。
光启二年(886)八月,从河南固始一支由王绪统领的义军南下,由赣南进入汀州,转战潮州,经漳州进入泉州时,聚万余人势。王绪义军到达南安时,王潮、王审知兄弟发动兵变,囚禁了王绪。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横征暴政,激起民愤,王潮、王审知兄弟回应民心,杀死了廖彦若。
陈岩看到王潮兵强马壮,为人正直,入主泉州后“吏民悦服”,同时“潮闻福建观察使陈岩威名,不敢犯福州境,遣使降之”,陈岩就上表朝廷,保荐王潮为泉州刺史。886年十一月,唐皇正式下诏任命王潮为刺史。因为陈、王握手言和,福建才得于避免战祸,百姓才得于安居乐业。陈岩因治闽有功,先后被加封为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司空等职。他成了不断加官晋级的政治明星,且角色堪称完美。
大顺二年(891),陈岩病危,是年才43岁。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才学平庸,让他继承自己的位置反而是害他,还将祸连百姓。在这关键时刻,陈岩派遣使者到泉州召王潮来见,欲授予他全省的军政大权。但王潮在往福州的路上,陈岩已经逝世,大权被陈岩的妻弟范晖篡夺。范晖假陈岩之名怂恿“将士推己为留后,发兵拒潮”。
这时,王潮的实力大增,又有陈岩表态在先,加上范晖骄奢淫逸失去民心,陈岩去世的第二个月,王潮就派遣王彦复、王审知率兵攻打福州,经过几番激战,于景福二年(893),王潮军终于占领福州,赶走范晖。入城后,王潮为了报答陈岩的知遇之恩,亲自主持厚葬陈岩,并把女儿嫁给陈岩的儿子陈延晦,给陈岩遗属以优厚的待遇。接着,建州、汀州等州县相继归顺,全闽统一。同年十月,唐昭宗授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观察使。
897年,王潮病死,他像陈岩一样,并没有让儿子继承他的位置,而是把军政大权交给了智勇双全的王审知。907年,唐朝灭亡,梁太祖朱温于当年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其为“闽王”。925年,王审知去世,他在位近三十年,福建安定,百业兴旺,被后人称为“开闽第一”。
陈岩是第一位闽籍观察使,王审知是“开闽第一”。这两个“第一”使福建走向安定和繁荣。
(来源:福建日报 2017.11.13 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