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土地若单是只按‘抽多补少’执行,如闽西去年的经验,并在文件上写着‘不得妄想平均’,那么富农得了护符,把瘦田让人,自己把持肥田,贫农就大不满意。”这是1930年6月间,南阳会议发布的《富农问题》决议案中一段极为重要的文字。
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决议案?闽西苏区土地问题又是如何?革命先贤们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又彰显出了怎样的政治智慧?带着这样的疑惑,深秋时节,记者走进上杭县南阳镇,试图从这场规模算不上大,影响却足够深远的大会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抽肥补瘦”,闽西土改赢民心
时光倒回至1930年6月。当月11日到13日,中共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在上杭南阳(原属长汀县)龙田书院召开。这次会议亦被称作“南阳会议”。
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红军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经验和中共闽西“一大”召开近一年来闽西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武装斗争等方面的经验。
参加会议的有朱德、陈毅、谭震林、邓子恢和张鼎丞等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闽西特委委员。上杭当地党史资料《上杭与古田会议》中则显示,部分红军和闽西地方干部代表也列席参加了一天。最终会议代表共有80多人。
据记载,会上,邓子恢代表闽西特委作了关于土地问题、粮价问题、流氓无产者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闽西特委和苏维埃政府为解决土地分配中肥瘦不均、富农占便宜、贫农吃亏和谷贱伤农等问题,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田原则和创办粮食合作社、建立工农银行的措施,同时实行奖励开荒、增产粮食的政策。
与此同时,大会还对闽西的土地、婚姻、经济、财政等政策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改,对闽西等地区的政治、军事等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决定。最终,会议通过了邓子恢起草、毛泽东审阅修订的《富农问题》《流氓问题》决议案。
“这次会议总结了红军贯彻‘古田会议’精神和一年来闽西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制定和完善了正确的土地政策,对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上杭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尔贤介绍说,其中《富农问题》决议案对中共闽西一大的土地政策中关于“抽多补少”和“不得妄想平均”的规定作了修正,规定土地分配的政策应该于“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的原则,并在文件上将“不得妄想平均”改为“不得把持肥田”。《流氓问题》决议案正确分析了流氓的社会地位及作用,规定了党对流氓的总策略,提出了革命队伍中洗刷流氓意识消极影响的重要性。
“这些对古田会议决议的重要补充,对党的土地政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上杭当地党史专家、上杭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温云远认为,南阳会议上通过的这些规定,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耕种土地的积极性,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土地政策,推动了闽西土地革命的深入,使闽西革命根据地呈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南阳由此成为我党土地革命政纲的制定和完善地。
“中秋佳节月团圆,农民翻身笑连连,区里召开农代会,土地还家庆分田。”据《上杭人民革命史》记载,事后,上杭当地农民群众自编了许多革命歌谣来欢庆。
牢记历史,革命精神代代传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作为南阳会议召开地的龙田书院,先后又培养了陈丕显、黄定基、涂通今、黄炜华、黄继才等众多革命先辈。
“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龙田中学围绕‘以党建带关建’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龙田中学新生入学‘三个一’传统教育。”龙田中学团委书记黄华告诉记者,9月14日,开学第二周,学校关工委联合政治处、校团委组织七年级全体新生到官余村参观陈丕显故居,并在故居前向着国旗庄严宣誓。
这样的活动也使得龙田中学的学子们受益颇丰,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听党话、读红书、跟党走”的爱国情感,增强了同学们继承前辈遗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切感受到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会在学习生活中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做对家乡对社会有用的人。
依托红色历史背景打造学校特色,持续不断传播红色文化和践行革命精神,这是龙田中学传承红色基因最典型的做法。
“龙田中学前身为始建于1851年的龙田书院。1960年4月,在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陈丕显的倡导支持下,书院改办为中学。”龙田中学校长刘榜华介绍说,如今,这所革命先辈陈丕显、黄定基、涂通今、黄炜华以及我国第一代导弹专家黄继才的母校,不仅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抓实抓牢,教学上同样收获颇丰,学校曾尚锦老师主持的“基于‘互联网+’视野下微课在农村中学的应用研究”被定为省级课题。“作为新办的全日制农村完全中学,龙田中学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模式,持续推动着这种红色中学的发展。”刘榜华说,现如今,学校拥有中学高级教师30人,一级教师5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1人,成长迅速。
不单是龙田中学,在红色故里南阳镇,这种不可磨灭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同样薪火相传,发展壮大。
去年4月,龙岩市纪念陈丕显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陈丕显家乡举行。追忆先辈奋斗历程,缅怀先辈光辉业绩,弘扬先辈崇高风范。这样的红色文化纪念活动,也进一步加深了当地对革命先辈所创造的伟大事业的理解,同时也更加牢记革命先辈付出的牺牲和不懈的追求。
挖掘资源,红色南阳再出发
“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好这红色文化遗址,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精神。”南阳镇镇长张志锋告诉记者,在革命战争年代,南阳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参加红军,其中在册革命烈士有罗化成、黄为耀等580人,如今当地全力以赴让历史延续,让革命传统、革命精神、优秀品质代代相传。
据其介绍,借力红色文化资源,南阳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当地以与上海警备区结对帮扶为契机,围绕集镇和6个援建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大力实施民生建设项目,开展助学兴教、送医扶医、文化服务等活动。今年,南阳镇共谋划上海警备区结对帮扶项目15个,现已竣工5个,其余援建项目均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不仅如此,当地还在农业发展上做足文章。仅今年上半年,南阳镇就已举办农业技术培训3期,开展农业技术咨询500人次,培育家庭农场8家。目前全镇逐步形成了金柑、烤烟、槟榔芋、高山茶、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带,并持续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工程。
“让镇里有财政收入,老百姓有就业机会,带动集镇市场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红色家园更加美丽。”张志锋说,近年来,南阳镇编制完成了南阳中心镇镇区总体规划,完善了镇区总体功能布局,重点组织推动“新区开发、路网体系、商住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贸产业”等六大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南阳镇紧紧抓住被列为龙岩市30个工业强镇之一的契机,围绕做大产业规模,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据统计,工业集中区企业发展到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亿元企业4家。南阳籍企业家创办的资质建筑企业总数达2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建筑产业不断壮大。
南阳会议旧址,位于上杭县南阳镇龙田中学内。龙田书院始创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后经两度扩建。清末改设为南阳高等小学。1921年改名为长杭中学。是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黄定基、涂通今、黄炜华等将军和我国第一代导弹专家黄继才的母校。1930年春,设南阳苏维埃第一劳动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设过初中、小学。1993年,这里复办龙田初中,1995年改为龙田中学。目前为全日制农村完全中学。
陈丕显故居又名“位三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土木走廊式结构古建筑,占地面积达1100平方米。所挂牌匾和对联透露出客家人尊文好学、耕读传家的优良美德。1916年3月,陈丕显就出生在左厢房的第一间。他在此生活学习13年,从此开始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2004年4月,上杭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陈丕显故居上下厅进行维修。2006年6月,陈丕显故居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人物
陈丕显(1916-1995),上杭南阳镇官余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1929年,陈丕显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起,陈丕显在福建从事共青团的创建工作。1935年初,任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在主力红军出发长征后,他跟随项英、陈毅等一起突出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包围,进入赣粤边游击区,艰苦卓绝地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南方的游击战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丕显先后担任苏南区党委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
黄炜华(1914-2001),上杭南阳镇人,1930年6月参加红军。1932年9月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师司令部参谋,红一军团第二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等职。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作战参谋、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七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7军参谋长。参加了开辟东北解放区的斗争和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航空处处长、军区空军参谋长。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后任中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和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