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


10月25日,第一个台湾光复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举行。活动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省委党史方志办室务会议召集人、主任刘大可,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庆春,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赖海榕、副书记陈世奎,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欧阳迪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编辑陈远,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傅翔等领导、嘉宾,以及台胞代表、台湾义勇队抗日志士后人、福建农林大学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分享会。分享会由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世奎主持。

长篇历史小说《我的国籍我的血》,由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钟兆云创作。该书以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为原型,塑造了李友邦、郑中原等一批矢志不渝的爱国者形象,填补了台湾义勇队题材文艺创作的空白。

省委党史方志办室务会议召集人、主任刘大可指出,本次分享会兼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的双重意义。台湾义勇队的事迹印证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深刻论断,而《我的国籍我的血》以文学形式再现这段历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样本。他表示,省委党史方志办将持续挖掘福建红色资源,深化与高校及相关单位的合作,以史鉴今培育家国情怀。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庆春盛赞钟兆云将党史与文学融合的创作之路,“作文有道”,“为人有情”,同时强调《我的国籍我的血》重版在特殊年份的非凡意义。他结合全省近5万名在册烈士、1.5万余处烈士纪念设施的资源优势,介绍了福建在烈士纪念设施管护、遗属关爱、精神宣传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提出要以英烈褒扬工作为抓手,以英烈精神为纽带,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赖海榕对各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福建农林大学前身院校的师生,抗战时强农报国服务抗战经济,1945年台湾光复后心系台岛投身光复建设,与书中两岸并肩抗战的精神契合;提出将《我的国籍我的血》作为思政与校史教育核心教材,融入校园文化与“四史”教育,引导师生理解两岸同胞民族属性,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欧阳迪莎表示,省台联是台胞的家,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始终加强与岛内台胞和港澳、海外台胞的沟通与联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她会向更多台胞推荐这部好书。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编辑陈远从出版视角解读了该书的价值。他表示,福建人民出版社10年前约请钟兆云以此题材进行创作时,李友邦的事迹尚不为人熟知,此次《我的国籍我的血》重版恰逢《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堪称“适逢其时”。未来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将继续推出抒写两岸同胞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精品图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出版记录历史、启迪未来,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出版力量!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傅翔从评论家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我的国籍我的血》一书在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方面的特色与突破,对作者多年来始终坚持主旋律创作表示敬佩。

分享会现场,作者钟兆云深情回顾了创作历程,坦言为还原历史群体,曾广泛搜集两岸抗日史料,力求展现一个时代的爱国群像。他特别提到,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台湾光复日的厚重意义,李友邦等志士的奋斗正是为了实现台湾回归祖国,而这本书的修订重版,也是希望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台湾义勇队抗日志士后人郑岚、台胞代表简以信等先后发言,从不同维度阐释历史记忆的当代价值,提及台湾光复日时无不感慨,认为这一纪念日是两岸共同的精神财富。




福建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主任易向农,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吴珊珊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台湾籍师生张玮尹、张家恺、刘欣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劲涵等读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展现了不同群体对这段历史的情感共鸣。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公众服务部主任王增华朗诵台湾诗人巫永福1936年所作诗歌《祖国》,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讲解员牛晨以《义勇挥戈血同源》为题激情澎湃地讲述了李友邦与台湾义勇队的事迹,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五家单位领导联合向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等五家机构赠书,推动《我的国籍我的血》所承载的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