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与《人民文学》、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联合策划并组织了“走进红土地 抒写新时代”全国著名作家创作采风活动,旨在通过文学的力量,深入挖掘红色历史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展现红土地上发生的感人故事与不朽传奇。
来自全国的十来位著名作家深入基层,亲身感受红土地的厚重与温暖,用心聆听历史的回响,用情描绘新时代的画卷。经过辛勤创作,多篇饱含深情、笔触细腻的文稿应运而生,由《人民文学》集中刊发在今年第12期。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红土地上那段光辉灿烂的历史,更展现了新时代下红土地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即日起,福建党史方志网站每天刊发一文,以飨广大读者。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一次美好憧憬。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红色历史的兴趣与敬仰,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阐释等方面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始终认为,颜色是会说话的。她除了装点世界,还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色彩代表什么样的价值观。
如果说世界上什么颜色最鲜艳,那当然是红色。
由于工作关系,我几乎跑遍了每一个省,除了福建。而福建的第一站,就是从红色开始的。我称之为“红色之旅”和“寻根之旅”。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的家乡在湖北省红安县,那里同样曾是一个赤色满天、红旗漫卷的地方。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个仅有四十八万人的小县,却有十四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始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盛誉,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我家里和村子里出去参加革命的,最后没有一人活着回来。因此,红色之痛,曾经让我们家族与村庄痛彻心骨。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庄里第一个当兵的,因此,对于红色、红旗、红军,有着本能的敏感与崇敬。
来到闽西大地,第一印象同样是红色。作为一名现役军人,可以说“红”字始终附体,因为她代表着忠诚永远相随。因此,当我用脚步丈量古田会议旧址群、新泉整训纪念馆、松毛岭阻击战遗址、长汀长征出发地、红旗跃过汀江渡口等红色景点,重温革命先辈走过的峥嵘岁月和曾经战斗过的点点滴滴时,心中一路布满虔诚,眼里时常涌满热泪,脚步变得格外沉重——闽西,这块红色的多难多灾又兴旺发达的土地,记载了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历史风采,而通过近距离实地参观见学,浓郁地感受到了跨越时光依然流淌着的红色革命精神,以及龙岩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的新气象和新面貌。
红色来源于什么?她来自革命者的不灭信仰。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是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享有红军故乡、红色摇篮、红旗不倒“三红”的美誉。走进龙岩,处处感受到红色与景点、村落相关相连。作为中央苏区、中国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陈毅等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生活过,瞿秋白、何叔衡等革命者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新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将领都曾在闽西战斗、生活过。可以说,闽西是红军成长、壮大的地方,是共和国将军的摇篮。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闽西一年多的时间,一有时间就下连队和基层,在战士和老百姓家开展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这里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一卷卷雄文在闽西挥就,一场场革命实践活动在这里得以施行,让红色在这里扎根,让真理在这里铸就!
红旗来源于什么?她源自革命理论的无比正确。毛主席在这里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解救中国之路,创建了建党建军的纲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在古田会议上作为决议被确定下来,从而使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在古田协成店内,毛泽东高瞻远瞩对中国革命前景甚为乐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难怪后来有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豪情的诞生!一些革命的悲观主义者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主席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可以说,闽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走进古田会议旧址群,参观古田会议会址、协成店、苏家坡主席洞等地方,能够深刻感悟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在这里确立的伟大意义,能体悟到毛主席在这里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雄心壮志与远见卓识。一九二九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早已彪炳史册,“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延续至今,作为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而“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则在龙岩红土地上世代相传,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苏区精神。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二○一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又亲自决策、亲自主持召开了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关键时刻,确保了新时代的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因而被誉为“新古田会议”。可以说,这两次古田会议,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毛主席在古田会议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红旗能打多久还是个未知数;没有习近平主席在古田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新时代的军队就不会焕发荣光踏上新征程。红色革命道路转折点在这里铸就,新时代军队建设思想在这里重塑,才有了我们这支“对党忠诚、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军队的今天,才有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长城。
红军来自何处?她来自最朴素最真诚最革命的基层民众。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而人民军队的血液,同样永远根植于人民。当年的闽西苏区,在红军所到之处,前后共有十万多闽西儿女参加红军,有二点六万闽西籍将士血洒长征征程。据统计,每走一里路,就有一名闽西子弟壮烈牺牲,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市在册烈士达二点四万人!至于那些无名烈士,更是数不胜数!据了解,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西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而后又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坚守了红旗二十多年高高飘扬,成为红旗不倒的坚强堡垒。闽西,为什么有这如许多的人民群众跟着人民军队走?因为龙岩这个地方,文化绚烂多元、底蕴深厚,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侨区,有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漳平奇和洞古人类遗址等,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交融并蓄,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交汇并包,加之这里又是历史上的富庶之地,随处可见耕读文化盛行。随同的地方作协与地方志人员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当地人具有有钱即置地、无钱也读书的传统。正是这种长期的文化滋养,养成了龙岩人民家国天下、开放包容、勤劳善良、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
如果说红色是龙岩的底色,那么红色的底蕴上代表今天与未来的,就是满眼的绿色!
龙岩之绿,是想象不到的绿。山地尽披绿,苍翠入云天。走在山间,行在路上,感觉负氧离子不断堆积,让人醉氧饱和。而谁能想到,这里历史上曾经是水土流失之地、山体裸露之所。参观之时,讲解员让我们看了这样的三张照片:一张标注拍摄于一九八三年的,那时的龙岩长汀,到处是满目疮痍的山头,遍布营养成分不高的红壤;还有一张拍摄于一九九九年,水土流失的山坡逐渐被绿色覆盖;第三张则拍摄于二○二三年,照片里呈现出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这张照片以特定方式定格在硕大的屏幕上,让人一眼难忘,一眼入迷!
过去,“刺眼的阳光白花花地照着山头,地表温度高达七十多摄氏度。鸡蛋要是掉地上,一会儿就能熟”。特别是下雨时,崩岗像刀子一样将山体切割得支离破碎,流失的水土逐渐淹没农田、淤塞水库、抬高河床。而这样的崩岗,当年整个长汀县共有三千多座。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长汀当时呈现的基本面貌。而多少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长汀人为治理水土流失,摸索出越来越多的“治荒秘籍”,逐渐总结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长汀经验”——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长汀经验”已成为南方丘陵红壤区水土治理的品牌和典范。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罗先秀介绍说,这一经验还被推广到国外,成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的先进范例。
的确,一路走来,几乎我们所到之处,凡目光之所及,良田之中中稻成熟而晚稻青青,山坡林地不是树木就是草皮!从山光岭秃的“火焰山”,摇身一变绿果飘香的“花果山”、稻浪滚滚的良田万顷,一幅丰收在望的好景致;从昔日煤矸石堆砌、地表挖损严重、污尘弥漫的废弃矿山,蝶变成今朝美丽的蝴蝶兰小镇,花香四溢妆点人们的幸福生活……我虽然同样生长在的南方,但还是被龙岩的绿色所震惊——所有地表,除了永久性的房屋与水泥地面之外,龙岩的任何一个地方,漫山遍野皆为绿色。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赖剑锋说,生态优势是龙岩发展的最大优势!他一边说,一边露出骄傲的神情。的确,在连城,行走于培田古民居,我们实地感受了“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古色古香的生态美丽乡村;在长汀,走进水土保持科教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龙岩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实践和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路径。据他介绍,龙岩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境内拥有梅花山、梁野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样,是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七十九点三九,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城市第三位,生态环境质量又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高颜值支撑“绿色产业”快速崛起,孕育了紫金矿业、龙岩烟草、龙净环保、龙工集团、龙马环卫等一批“龙字号”龙头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探索历史性嬗变的生态密码,始于一九九九年在长汀拉开序幕的一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水土流失治理。龙岩市作协主席刘少雄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长汀的水地治理工作,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在这里栽下一棵樟树,如今已郁郁葱葱,覆盖如斗。每次到这里的人,都会过去照相,使这里成为新的网红打卡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这里的人们,必须持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差别化防控能力、精准化监管能力、系统化治理能力、产业化供给能力、多元化支撑能力。如今,这片土地上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已得到持续巩固提升,全域水土保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行的长汀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梅英兴奋地对我讲:“山绿了、水清了、田肥了、百姓富了,生物多样性得到快速恢复。长汀水土流失率从一九八五年的百分之三十一点五下降至目前的百分之六点四四,森林覆盖率却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九点五五,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她从骨子里透出对长汀的热爱,她说:“长汀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示范样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典范,‘长汀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向全球推广……水土流失治理之后形成的绿水青山,正一步步转化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温梅英说:“如今的龙岩,仍然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生态治理的创新之路上。”她的眼里话里,流露出那种强烈的自信与自豪,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在龙岩,除了红色底蕴和代表绿色的现在与将来,让我感兴趣的,还有闽西独有的“白色”——这种白色,不是当年红军走后的“白色恐怖”,也不是绿色土地上空飘荡的白云,而是赋予了“白衣天使”圣洁的白色!
生活中,人们常把那些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统称之为“白衣天使”。我在全军的总医院工作二十多年,对此有着本能的敏感。因此,当我终于站在福音医院的门前,心里禁不住怦怦直跳。早在十五年前,受医院党委委派,由我牵头负责筹建新的院史馆并撰写总医院历史上的第一部院史。那时,长汀的福音医院就是我们寻根的重要场所与研究对象之一。我与院史办公室的同志们一起,先后查阅了中央、解放军、总政、原总后等档案馆以及医院和协和医院的历史资料,采访了一百多名老领导、老同志、老专家、老教授,赴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医院的地位和承担的使命任务,沿着中央军委直属医院这条主线,寻觅解放军总医院的传承血脉和历史渊源,最后确定解放军总医院“红军血脉、协和技术、白求恩传人、军地医学精英”这条历史之根。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血脉之根,才铸造出解放军总医院这座医学圣殿。
因此,当我们置身古色古香的福音医院门前,当不少人问这是不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前身时,我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解放军总医院的来龙去脉与福音医院的前世今生。从巍巍井冈新型人民军队医院创立,到红都瑞金具有全军总医院性质医院产生,再到圣地延安三所医院先后履行全军总医院职能,以及人民解放军转战西柏坡后为全国解放聚集医务力量,最后进驻北京筹建军委直属大型医院和扩建更名成为全军总医院的过程,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跃然眼前。特别提到了福音医院的贡献,因为福音医院搬到瑞金后,才有我军第一个具有全军总医院性质的医院——中央红色医院的成立。
寻根溯源,牢铸军魂;不忘传统,激励后人。在龙岩一路走来,耳边听到的、谈及的,就有几位耳熟能详、闻名遐迩的“白衣天使”!他们不仅是红色的军医,红军的守护神,也是当地百姓眼中的“神医”,是龙岩人为之自豪的革命先辈!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被人誉为“红色华佗”的傅连暲。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爆发后,闽西中共党组织负责同志找到傅连暲,希望他能够做好接收起义军伤员的工作。傅连暲欣然接受了这个危险而艰巨的任务。起义军三百余名伤病员到达汀州后,傅连暲把福音医院的全部药品拿出来,夜以继日地为他们治病疗伤,并动员妻子、女儿参与到医疗工作中。他救治的人中,就有后来的大将陈赓、徐特立等人。他不仅为陈赓保全了伤腿,而且让起义军伤病员得到了有效救治。特别是为红四军全军种牛痘疫苗,制止了天花蔓延。
一九三二年,福音医院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看护学校”,傅连暲兼任校长,并亲自编写课本教程,带领学员临床实习,为革命军队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医护骨干。一九三三年,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他在四十岁的年龄,紧跟共产党,将福音医院搬到瑞金,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瑞金中央红色医院,由他任院长——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所全军性质的总医院。傅连暲在这里,以严谨精湛的医术,又救治了王稼祥、蔡树藩、伍中豪等将领。特别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紧急关头,毛泽东身患恶性疟疾,也是在傅连暲亲自诊疗下及时恢复健康。毛泽东感慨地说:“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
此后,傅连暲担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面对陕甘宁边区极其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他殚精竭虑,组建了层次合理的医疗卫生队伍,努力提升医院软硬件水平。纵观傅连暲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赤胆忠心、高超医术、高尚医德诠释了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书写了“红色华佗”的传奇人生。
讲解员着重向我们提到,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在生命最后一天书写的遗嘱上,共提到了四位医生,其中有三位是闽西籍红军医生——叶青山、江一真、林金亮。
叶青山,长汀河田人。年轻时他也在福音医院学医,红四军入汀后,正值天花流行,他与同事给红军指战员接种牛痘。毛泽东、朱德觉得他年轻且有医术,便动员他参军,他欣然报名,担任军医。朱德高兴地说:“从此以后,我们有自己的医官了。”他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亲手医救上万名红军指战员,罗瑞卿称他为“救命恩人”。后来,叶青山在晋察冀军区组建了卫生组织机构,在各军分区成立了卫生部,组建了军区后方医院,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连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也对他表示赞叹:“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从没见过这样高尚的人。”
江一真,龙岩连城人。原来是位建筑学徒工,十四岁就在长汀县城参加了红军。一九三一年调到红十二军医务训练队当护士、护士长、见习医生,成了红军培养的“土医生”。作为白求恩大夫信得过的人,他曾是白求恩卫校第一任校长。白求恩在临终前,还把一副做手术戴的白手套送给了江一真——这是多么崇高的信任及期待啊!
林金亮,这位一九一一年出生于上杭才溪乡的军医,曾是白求恩亲自培养的得力助手,在白求恩的《死亡诊断书》中,最后写着的就是他的名字。白求恩病重时,林金亮精心地照护着他,并多次精心组织过对白求恩的抢救。
讲解员说:“为什么白求恩与闽西籍的红色医生建立了深厚情谊?因为他在晋察冀工作期间,与闽西籍红军医生出生入死、共同推进军区卫生事业。”
我们参观时,透过讲解员重点讲解的那些老照片和影像资料,依然可以感受到在那个特殊时期,这些医者之间那种真挚的友谊与不朽的奉献精神!
长汀还有一位军中大医被龙岩人津津乐道,他就是红军中少有的博士军医涂通今。这位只读了几年私塾和高小的将军,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跟着部队转战南北。一九五一年,他与钱信忠、潘世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留苏生,并成为第一批红色博士。这位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医生,在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里,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将军,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一九九五年在中华医学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他被授予“对医学科学及学会发展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后来,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专门对他进行了描述。从一般部队医生,到多发病常见病医生,到外科医生,再到神经外科专家,涂通今成就了他的事业历程;从乡村娃娃,到红军战士,到我军干部,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涂通今完成了他的信仰轨迹。这个轨迹,也是奇迹!
傅连暲、叶青山、江一真、林金亮与涂通今等老一辈红军医生,既是红医精神的创建者,又是红医精神的践行者,他们是真正“白衣天使”的化身!
从新泉望云草室到古田会址,从松毛岭战地遗址到长汀红色旧址群,从辛耕别墅到福音医院再到瞿秋白纪念园,从红色过渡到绿色,从红绿相间中追寻“白衣天使”,这三个色调,成为贯穿我寻根龙岩的主色调。我想,如果没有过去的“白衣天使”的辛勤救护,红军战士可能不会保持那样旺盛的战斗力;如果没有红军传承与延续下来的红色血脉与红色基因,可能就没有闽西这布满希望与展现胜利的绿色。正是这满眼的红,遍地的绿,还有“白衣天使”圣洁的白,才让我行走在广阔而繁华的闽西大地上,也变得那样开心和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