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经过百年的传播传承,蕴含着独特的红色基因、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2021年7月6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红色档案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稀土”,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红色档案传播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时代,以用户为中心,融合多种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红色档案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一、新媒体时代红色档案传播的现状
(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过去十年间,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领域迎来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此外,新媒体平台还积极倡导用户的参与和互动,使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内容的创造者与传播者。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互动方式,受众与红色档案内容产生深度链接,进一步提升了传播效果和受众的参与感。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大数据技术与用户行为分析,新媒体还实现了对特定受众的精准定位与个性化内容推送。红色档案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兴趣偏好、信息需求及个性特点,量身定制并推送相关内容,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传播效果。
(二)跨平台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跨平台传播已成为红色档案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媒体时代,档案传播仅限于特定媒介与场所,如档案馆、博物馆、出版物等。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壁垒被打破,红色档案在多元平台上得以广泛传播。红色档案的数字化是跨平台传播的基础。通过高精度数据采集,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据库,实现红色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例如,通过31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对革命文物、遗址等进行全景记录,形成数字化成果,为红色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字支持。跨平台传播不仅实现了红色档案内容的自由流动与信息共享,还极大地拓宽了受众范围。多样化平台汇聚了多样化的用户群体,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与兴趣领域,从而显著提升了档案的曝光度与受众基数。此外,跨平台传播能够精准对接各平台用户特性,智能化推送个性化定制内容,进而增强传播效果与用户参与度。这种精准传播模式有助于构建多个平台间的协同效应,通过相互引流与共同推广,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新媒体平台所具备的互动性与社交性,也为红色档案的跨平台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通过线上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提高受众对档案内容的理解与认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的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二、新媒体传播中的挑战
(一)信息碎片化。在新媒体传播对红色档案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信息碎片化对红色档案的有效传播呈现去中心化特征。这一现象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极度分散,导致受众在海量信息中难以产生深刻的理解与系统认知框架。在社交媒体与各类新媒体平台的交织下,每日涌入用户视野的信息量浩如烟海,主题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往往仅停留于信息的表面,难以触及红色档案的内核与深意。信息碎片化还加剧了筛选与验证难度,许多未经核实的低质量甚至错误信息与红色档案交织传播,从而可能误导受众对红色档案真实价值的判断,损害其权威性与公信力。此外,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缺乏系统性与内在逻辑性,难以激发受众对红色档案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从而大大削弱档案背后蕴含的深刻历史意义。更为严重的是,信息碎片化导致受众难以穿越表面,深入挖掘红色档案所承载的核心价值与历史智慧,难以将这些零散的信息碎片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受众特性。在新媒体环境中,不同年龄段、职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受众群体对红色档案的需求和接受度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受众特性的多样性,既是红色档案传播的宝贵机遇,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挑战。为达成有效传播,深入理解各类受众群体的特点并据此定制传播内容与策略显得尤为关键。青少年群体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更青睐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汲取信息,他们倾向于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且视觉冲击力强的内容;中年群体因工作压力大、时间有限,对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持一定关注,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获取信息,偏好内容简洁、逻辑清晰的资讯;老年群体则在退休生活中寻找悠闲,对传统媒体和口述历史有较高信任度,他们偏爱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对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尤为关注;学生群体怀揣对红色档案的好奇与求知,但受限于阅读时间,渴望获得短小精悍、能激发思考与讨论的内容;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关注时事政治与历史文化,常因工作繁忙而渴求高信息密度与详实数据支持的内容。
(三)内容可信度。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档案传播还面临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内容可信度。由于信息洪流和传播渠道多元化,大量未经核实的消息如野草般在网络空间肆意蔓延,导致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仅侵蚀了红色档案的真实基石与权威光环,也悄然削弱了公众的信任根基。红色档案,作为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与伟大成就的忠实记录者,是民族记忆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真实的红色档案能够赢得公众的信赖,进而激发正向的社会共鸣与深远影响。若其内容真实性遭质疑,不仅将削弱档案的历史厚重感与权威性,更可能误导公众的历史认知。因此,确保红色档案内容的真实与准确,是遏制不实言论蔓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
三、红色档案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一)多样化内容形式。鉴于不同受众对内容形式的偏好各异,多样化的策略能够精准对接不同年龄层、文化背景及兴趣爱好的受众需求,有效拓宽红色档案的影响力边界。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多样化内容传播形式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策略。这一策略旨在通过丰富多元的内容呈现,精准吸引并满足不同层次、兴趣迥异的受众群体,从而强化红色档案的传播效能与受众的参与热情。具体而言,可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依托历史图片、档案照片与详尽的文字描述,深入挖掘并展现红色历史事件与人物的风采;采用影视化手法,如短视频、微电影等,让重大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跃然屏上,更能加深受众的感知与理解;纪录片则以纪实手法重现历史场景与人物故事,为受众提供更为真实、深刻的视觉体验;动画技术也是不可多得的创作工具,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既具教育意义又充满趣味性;音频节目与播客同样不容忽视,它们以故事讲述、专题讨论、专家访谈等形式,为受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红色历史知识获取途径:而互动游戏与在线体验项目,如角色扮演、红色遗址探秘等,则让用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感知文化;虚拟现实(VR)技术的引入更是为红色档案传播开辟了新天地,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历史场景体验;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及直播形式,能够以更加灵活、即时的方式传播红色档案;电子书与在线展览的推出,也为学术研究者与深度爱好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红色档案获取途径。总之,各种形式各司其职,能够精准对接不同受众,提高红色档案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二)个性化订制。鉴于受众兴趣与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内容形式已难以满足所有受众的期望。个性化定制是基于不同受众的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内容与服务,从而增强用户粘性,提升满意度。个性化定制策略,不仅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更能精准对接各类受众的需求,使红色档案的传播既精准又高效。首先,为实现个性化定制,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基于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全面收集用户在各平台的行为数据,构建详尽的用户画像。这一画像涵盖了用户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随后,利用推荐算法,依据用户的兴趣偏好与历史行为,智能推荐可能引发其共鸣的红色档案内容。用户也可根据自身兴趣,设置推送偏好,如定时接收红色档案故事、重要历史事件回顾等,推送方式灵活多样,包括微信、邮件、APP通知等。此外,设计丰富的个性化互动体验项目,如定制化的线上红色历史问答、个性化游览路线推荐等,让用户在互动中享受专属内容的乐趣。这些互动项目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还增强了用户对红色档案的兴趣和参与度。贵州遵义“娄山关大捷”实景实战演出,依托自然的山形地势,采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服装、道具,演绎娄山关大捷、军民大联欢、十送红军等场景,让观众意犹未尽。2024年国庆期间,山东临沂一景区“跟着团长打县城”体验项目爆火。该项目将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一幕搬到现实,游客们在“团长”的指挥下集体出动,和“敌人”进行战斗。这一互动式角色扮演和做任务的方式,大大增强了观众的爱国情怀。
(三)融合传播手段。在新媒体时代的汹涌浪潮中,融合传播策略已成为提升红色档案传播效能的核心驱动力。融合传播,简而言之,即是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与技术手段巧妙融合,推动信息跨越平台界限,实现深度互动与广泛传播,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融合策略的实施,确保了红色档案信息在多平台即时同步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同时,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使得红色档案内容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增强了其吸引力与感染力。在具体实践中,需将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的深厚底蕴与新媒体(如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的创新活力深度融合,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体系。例如,可以巧妙结合电视纪录片的权威性与社交媒体的即时互动性,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效应,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此外,跨平台同步发布红色档案内容,确保信息的全面覆盖与及时更新,也是提升传播效率的关键举措。还应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打造丰富多彩的内容生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让红色档案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应积极运用话题讨论、互动问答、评论互动等多种手段,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传播氛围。可以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进行体验传播。例如,利用VR技术再现红色历史场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的震撼与伟大;利用AR技术将红色档案内容与现实世界巧妙结合,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互动体验。
在新媒体环境下,还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将红色档案资源转换为数字格式,便于在线访问和分享。例如,可以建立红色档案数据库,使公众能够通过网络访问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红色档案文化传播到国际社会,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
结语
红色档案是党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的真实记录,承载着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鲜活的当代价值,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和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最为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档案人必须坚定自觉地拿起独有的红色档案武器,不断开创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新模式,建立立体开发、多维开发新格局,让红色档案“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让红色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使之更好地彰显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兵、韩啸:《融媒体时代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2.刘念:《融媒体时代党史教育资源开发路径创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
3.王琳:《融媒体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研究》,辽宁大学,2023。
4.王红蕾:《融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策略研究》,黑龙江大学,2023。
5.陈絮:《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档案文化影响力提升策略》,《黑龙江档案》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