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亦道亦学的集大成之作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 作者:王毅 | 时间:2024年10月31

感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的信任。在和贵院写作班子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一部高水平巨作诞生背后的坚持与艰辛。

称之为高水平巨作,在于本部《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简称“编年史”)在编年体党史著作中的独特地位。编年体的党史书,新中国成立前就已产生,比如1948年大众书店的《中国共产党年表》。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历史自觉。新中国成立后多有尝试,也有一些成果。

深入去看已有的编年史,或囿于篇幅,体例不算工整;或限于资料,记述不那么完整。对比而言,本部编年史就有了独特价值。体裁上,以时间为线进行串连,按年设卷,每月成章,逐日记事;记述上,条目多,记事详,内容广,分量大。从严格意义上的编年体党史著作来说,本部编年史在延续传统写作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除了体裁创新,内容也有创新,特别表现在政治性上。结合我的研究方向以及对1924年卷前编年史的重点阅读,有这么几点感受。

第一,本部编年史用一种具体的方式讲政治。以编年史记录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讲政治。细察下去,编年史中很多观点也在无声地讲政治。比如写作从1921年往前延伸至辛亥革命,体现了毛泽东关于党史研究的要求,即党史研究从辛亥革命讲起。又比如五四运动的评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断。寓论于史,是为具体的讲政治。

第二,本部编年史用一种客观的方式讲政治。坚持成长眼光,解读历史人物。以毛泽东为例,从一师学习开始写,展现了他对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参与,重点记录了新文化运动中他对各种思想的实验。正是在不断的自我检视、自我改造中,走向了革命。这样的记录也体现在恽代英、周恩来、朱德、夏明翰等早期共产党人身上。没有人生而伟大。客观真实记录下,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更加鲜活。在犹疑彷徨中实现自我成长,可以让读者共情。共情生出理解,理解产生爱戴。阅读早期共产党人的成长史,读者可以实现情感升华进而产生政治认同。

第三,本部编年史用一种高明的方式讲政治。比如编年史只字未提历史虚无主义,却巧妙纠正“输出革命”等错误观点。一方面客观呈现共产国际的帮助,另一方面更客观呈现中国先进分子在多种历史可能性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这期间有从改良走向革命的必然,有在形形色色思想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由此说明共产党成立是水到渠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使然。又比如编年史讲共产党成立后,进行了很多尝试,借军阀做工运,支持和参加教育救国、民权同盟等改良运动。种种实践后,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开始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借支流展现选择不易,于多种可能中彰显主流本质,精巧地讲政治。

这是我读后的粗浅感受,编年史在体裁上、政治性上,都有独到之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部极具现实政治性、又可流传后世的巨著。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
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