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春秋 > 宋元明清
明朝“八闽元士”陈汶辉
来源:《福建日报》2024年08月13日 | 作者:《福建日报》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翁汉超 | 时间:2024年08月13

漳州建郡千年,之前普遍认为只有一名土生土长的状元林震,后来又有了宋朝状元萧国梁、元朝“释褐状元”黄思永、“举荐取士廷试第一”被直接授予都御史的刘宗道。继续梳理千年漳州的文脉,还有一位人物的入仕经历与刘宗道很相似,也是经荐辟廷试而得第一,这就是“八闽元士”陈汶辉。

陈汶辉何许人也?清光绪版《漳州府志》记载:“陈汶辉,字耿光,将军元光之后也。”即开漳圣王陈元光后裔、云霄陈岱人陈景肃的七世孙,有兄弟五人,其居第二。在县志中,陈汶辉的生卒年不详,但根据清道光版《平和县志》记载死时“时年九十余”而推测,其大约出生在元朝大德年间。

陈汶辉生长在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陈子澄举明经,授南胜县尹,其父陈君献也举明经,授南胜县训导。南胜县是漳州辖下的古县名,大致可以说是现在南靖、平和两县合并的前身,县治在今平和县南胜镇。

清版《漳浦县志》记载陈汶辉“幼通宾儒,稽经子、达武书,尤邃天文、地理,结庐南皋,磨砻师友”。他壮年远游神州各地,了解风土民情,后归隐初稽山结庵讲学,“树种山果,寒瓜秋蔬,命俦啸侣,即景赋诗”。

初稽山位于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旁,与九侯山风景区紧紧相连,同属乌山支脉。山上多奇花异草,而且高山流水、崖壁峭立、深谷幽幽、怪石嶙峋,是一处山水俱佳的好地方。山谷有三个水潭,清泉不竭,飞流巨石之上,成多级瀑布,有“初稽玉泉”胜景,为诏安县十二景之一。在此隐居讲学的陈汶辉,面对如此美景,不由写下《初稽山》一诗:“双髻争妍削翠云,藤花斗巧喷新春。幽人不赏情何限,终日云阴锁石门。”

不久后,在秦元之、陈遇等举荐下,朱元璋征召陈汶辉,而此时另一义军首领张士诚之弟张士德也来征召,但都被陈汶辉婉言谢绝。后来朱元璋又来征召,“汶辉欲往,门人陈原震、彭修、杨允恭、朱仲举咸劝留之”。直到朱元璋登基后,陈汶辉才“以经明行修应诏……条论十事,词气英爽,授礼科给事中”,将其毕生所学付诸实践,最后官至大理寺少卿。

据《诏安县志》记载,陈汶辉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上京应试,也就是说,他入仕时已年过七旬,但入仕后其所办之事、所办之案均可圈可点。

比如说,朱元璋儿时曾当过和尚,当上皇帝后对于佛教和道教大为推崇,全国各地因此大兴土木建造寺庙,造成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浪费,甚至还有一些僧人被提拔当了大官,门徒随意诋毁其他官员。《明史》记载:“帝自践祚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李)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开国功臣李善长蒙冤下狱,陈汶辉也冒死力争,劝皇上“皆处以德行文章之彦,则天下之贤可收,天下之治可成”。虽然没能救下李善长,但朱元璋还是觉得陈汶辉奏疏有道理,于是设宴请他吃饭。清版《漳浦县志》记载:“太祖思汶辉疏,遣内臣召入赐宴,与侍臣即景赋诗,名‘黄花宴’,宴毕,仍以鞍马赐归。”总体上,朱元璋还是挺信任陈汶辉的,甚至还会主动和他拉起家常,清版《漳浦县志》记载一事:“一日,太祖问:‘卿几子?朕当擢用。’汶辉对曰:‘臣有三子:长太学,次蒙吏部选除序班,季尚幼。’太祖嘉赉赐白金、彩缎,并及三子。汶辉挈子入谢,复留赐宴。”

“山东张宪使案”是陈汶辉在大理寺少卿任上所办的最后一起案子,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案子。山东宪使张某,因不听皇帝说情,依法惩处了犯罪的皇亲国戚。朱元璋大怒,降旨大理寺判处张极刑。案子到陈汶辉手上时,他发现此案是按照所谓的“内旨”办事,没经审理直接判死刑,很明显,违背大明王朝法律制度。他问明案情后,竟然“封还御旨”。朱元璋派锦衣卫将陈汶辉押赴刑部问罪。陈汶辉慨叹是非不分,经过金水桥时赋诗一首:“执法不知公论是,全躯惟赖圣心仁。关河万里扶归日,碧草瑶沙亦帝恩。”投桥下而死,时年九十余。

陈汶辉投桥自尽在朝野引起很大的震动。朱元璋感到后悔,还亲自作文祭之,赐葬凤凰山,赐太子少傅,谥文烈。《明史》有传记载:“陈汶辉,善诗文,著有《南皋文集》若干部……”其人生经历横跨元明两朝,但功在大明。

明朝建立后,陈汶辉是通过“荐辟”走上仕途的。“荐辟”即荐举,是古代与科举并行的选拔人才和选拔官员的一种机制。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才下诏正式开科,在经过三年取士的实践后,他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于是决定暂停科举取士制度,重新用举荐取士,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再次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也就是说,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五年间的12年里,因为全国暂停传统科考,所以并没有产生传统意义上的“状元”,取而代之的是“举荐取士”的考试。

同为漳州人的刘宗道(名驷),在洪武十年(1377年)以秀才被荐,廷试第一,官方认可等同于状元。明隆庆六年(1572年),时任漳州知府罗青霄在漳州塔口庵建立一座“状元”坊,一面表彰明宣德五年(1430年)状元林震,另一面则表彰刘宗道。

陈汶辉的荐辟比刘宗道迟了三年,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仍是属于没有科举的年代。彼时的陈汶辉上京应试,和三年前的刘宗道一样,与来自全国各地应召的人才进行比试,《漳浦县志》载:“使大臣较其学行第一,榜曰‘八闽元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汶辉也算“状元”。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
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