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指引
来源:福建日报 | 作者:黎 昕 | 时间:2023年07月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思想极为深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新时代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

朱子文化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许多思想观点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的这些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价值导向。

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朱子文化的核心是朱子思想。朱子作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接“斯文”、续“道统”,“继往圣”、“开来学”是其一生的精神抱负和使命担当。他从其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需求出发,“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以孔孟思想为主干,以《易》《大学》《中庸》为理论基础,在广泛继承吸收周敦颐的太极说、二程的天理论、张载的气论,并加以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对孔子以下的学术思想也作了批判性地综合,融合儒佛道,不仅集理学思想之大成,而且集儒学以至中国学术思想之大成,把自然、社会、人生、思维等方面的问题融于一炉,构建起一个包括理气、心性、修养、教化为主要内容的广博精微的思想体系,不仅使先秦儒学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弘扬和复兴,而且给传统的学术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孔孟思想的基础上锻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原理,达到了当时理论思维的高峰。他着眼于当下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注重思想文化的根源性、连续性,通过对尧舜、孔孟至周程道统的重建,把儒家的道统奠定为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持续发展、内含丰富价值意涵的一种精神传统,并从本体论方面把孔孟以来的儒家圣人之道提到了天理天道的高度,从而使儒家文化在学术上以及政治上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朱子文化是我国南宋以后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主体文化,蕴含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等思想智慧,其中的许多思想观念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

如在道德建设方面,朱子重视道德教化,提倡内在修养和外在功业完美结合的人格自觉,强调“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追求;朱子的理欲观、义利观主张要以道德理性、道德原则来节制、规范个人物质欲求和利益,认为只有用人的社会属性来规范人的自然属性才能达到人性的完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有许多契合之处。

再如,朱子以“天人一理”解述“天人合一”的古老命题,揭示了宇宙万物、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自然秩序与社会和谐、宇宙运行与人类使命之间的化育共生关系,强调人在自然的关系中要“顺时爱物”,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最高目的的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朱子主张“贵和谐,尚中道”,倡导“天下平”、“大一统天下”的儒家思想,与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意志;朱子用“理一分殊”理论来阐明世界万物普遍与特殊、统一与差异的关系的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这些思想智慧,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增强台湾同胞文化认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两个结合”中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实历史文化根基。

深入把握时代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典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必须坚定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把握好“守”与“变”的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和发展趋势,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做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抓住融通与契合之处,深化朱子文化丰富内涵的挖掘、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朱子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新时代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持问题导向,以提炼马克思主义与朱子文化的相互融通和内在契合之处为着力点和切入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思想精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贯通起来,充分吸收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推动二者有机结合,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

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打响朱子文化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福建是朱子理学的重要发源地,朱子文化是福建最靓丽的文化名片之一。新时代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把进一步打响朱子文化品牌作为文化强省的重中之重。在加大朱子文化遗产保护,深化朱子文化精髓研究和阐释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朱子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扎根百姓日常生活,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加强朱子文化的宣传推广,适应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创新朱子文化传播方式,讲好“朱子故事”,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做到被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拓展国际性的朱子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推动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探索文化与经济发展融合的路径,促进朱子文化与文旅等产业相融共促,打造立体的朱子文化产业链。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
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1)
技术支持:东南网